瓦炉柏子袅残烟,午梦醒时一畅然。
不悟功名负终老,荒山饥走又三年。

【注释】善山院:寺院名。瓦炉:指僧人烹茶时所用之炉,用瓦制成。柏子:柏树的果实,古人认为可以明目,所以称柏子油。袅:烟气上升的样子。午梦:中午的梦境。一畅然:一次心情舒畅的样子。不悟:不明白。功名:功业和名声。负:辜负,背弃。终老:一生。荒山:荒凉的山野。饥走:饥饿而逃亡奔走。又三年:过了三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名利看得淡薄,但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忧虑与无奈。

首句点出善山,写善山的景致,烘托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瓦炉”二字写出了寺庙的特点,“柏子”二字既写出了寺庙里供奉的东西,也写出了寺中僧人的生活,烘托了一片清静。“袅残烟”,写炊烟袅袅升起,暗示着日暮时分,表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为下文蓄势。

次句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名利的追求最终落空的感慨。午梦醒后的心境,是一种畅快淋漓的心情。这种心情的释放,源于他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但是,这种心情的释放并不表示他真的放下了对功名的渴望,相反,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句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忧虑。“不悟”表明了他对自己的处境并不理解,“负终老”则表明了他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把握。这种矛盾、忧虑和无奈的情感,贯穿于全诗。

最后两句写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荒山饥走又三年”一句,不仅表现出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痛苦,更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种焦虑和不安,源自于他对名利的追求,也源自于他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