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卿方髻时,公欲东床之。
我姑已黄土,公鬓正青丝。
忽忽成今古,茫茫问孰谁。
但能抱茂子,洒泪读新碑。

诗句释义

1 月卿方髻时:指的是月卿年轻时,头发梳成古代妇女的发髻。

  1. 公欲东床之:意指当时某人(可能是月卿的夫婿)希望娶月卿为妻。”东床”在古代是指女婿所住的东厢房,此处比喻为理想的配偶。
  2. 我姑已黄土:这里的“我姑”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母亲或另一位女性亲人,而“黄土”则代表死亡。
  3. 公鬓正青丝:这里描述的是月卿的丈夫,他的黑发仍然浓密,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4. 忽忽成今古,茫茫问孰谁: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忽忽”可能表示时间迅速流逝,“茫茫”可能形容人生的迷茫和不确定。
  5. 但能抱茂子:这里的“茂子”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儿子或其他亲近的孩子,表达出即使面对死亡也希望能够继续传承生命的愿望。
  6. 洒泪读新碑:通过阅读家族的新墓碑文,来纪念和悼念已经去世的亲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尊重。

译文

月卿年轻时,我的父亲(即外舅)曾希望她能嫁入我家。然而,她的母亲(即月卿的姑母)已经离世,而我的父亲的头发却依旧如青丝般茂盛。岁月匆匆,我们不禁要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在寻求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能够抱紧我们的孩子们,为他们写下新的碑文,以此缅怀那些已经离去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死亡及传承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状态的描述(年轻的月卿与年长的月卿的母亲),诗人探讨了时间的变迁与生命的宝贵。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和期望。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