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有衣钵,临行问细君。
梅花入征梦,杨叶砺功勋。
俨对丹墀日,捷排阊阖云。
政须及边事,毋惜齿牙论。
【注释】科举:指科举考试。衣钵:古代师徒传授技艺时,弟子拿着师傅所授的衣物和工具,表示学习的决心和对师傅的尊敬,后用为继承前辈事业或师法某人的代称。次韵:即“次歌”,是唱和诗的一种体裁,是应别人之请而作的诗歌。李制干:指作者的朋友李元忠。赠行:赠送行状,泛指赠别。征梦:征召入京赴考。杨叶:指杨雄。砺功勋:磨炼功勋。丹墀:丹陛的台阶,指朝廷。阊阖:传说中的天门。政须及边事:必须考虑边关事务。齿牙论:评论是非曲直。
【赏析】此篇当是酬答李元忠的诗,李元忠在赴试途中,向作者索求唱和之作。作者以李元忠的才学、文采、志向和品德为题作诗相赠。
开头两句:“科举有衣钵,临行问细君。”科举制度下,读书人通过参加各级考试获得官职,因此,科举考试被视为一种衣钵(传家法宝),是祖辈传给后人的本领。“细君”一词出自《诗经·周南》中的《汉广》,原意是妻子,这里借指李元忠的妻子。
第三句:“梅花入征梦,杨叶砺功勋。”诗人借用梅花、杨叶这两种意象,来表现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梅花傲霜凌寒,不随世俗沉浮;杨叶飘落归根,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诗人以梅花喻自己的品格,以杨叶喻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同时,诗人还以“入征梦”这一形象化的语言,暗示了自己所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功名,而不是那种沽名钓誉、投机钻营的名利场。
第四句:“俨对丹墀日,捷排阊阖云。”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和状态,表现出了自信、从容的气质。丹墀,即丹墀廊,古代帝王接见大臣的地方,此处用以比喻朝廷。闾阖,即天门,传说中天上的宫阙。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昂首挺胸地站在丹墀廊上,仿佛要推开天门进入朝堂,展现出一副英姿勃发的气势。
第五句:“政须及边事,毋惜齿牙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政须”即“务必”,“齿牙论”即“议论”。诗人认为在国家面临边塞战事之时,作为一员官员应当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与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诗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才华,成为了唐代文人中的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