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黄叶满霜林,何幸朱塘兀古枌。
试上月台因问月,知涵云谷几多云。
梦游当日成何事,嗜学于今喜旧闻。
我意昨游春水满,重来秋意见涯垠。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是朱塘三首的第三首,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典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当下的感慨。
逐句释义及注释:
- 杏坛黄叶满霜林,何幸朱塘兀古枌。
- “杏坛”通常指古代讲学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一处古迹或教育场所。
- “黄叶”暗示着深秋或初冬的景象。
- “霜林”则强调了季节的寒冷。
- “何幸”表示庆幸或幸运。
- “朱塘”可能指的是一个红色的水塘。
- “兀古枌”中的“古枌”指的是树木,可能是某种古老的树木,如橡木。
- 整体而言,这句诗描述的是在一个深秋季节,站在杏坛旁,看到满地的黄树叶和霜林,感到十分幸运能见到这番景象。
- 试上月台因问月,知涵云谷几多云。
- “月台”可能是指一个观月的平台。
- “因问月”表明了诗人有向月发问的行为,可能是询问月亮的形态或意义。
- “知涵云谷几多云”中的“知”可以理解为知道。
- “云谷”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如某个以云命名的山或谷。
- “几多云”表达了云朵之多,可能是在描述云的美丽或者多变。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来了解自然现象,以及他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
- 梦游当日成何事,嗜学于今喜旧闻。
- “梦游”可能是指在梦中进行游览或探索。
- “当日”指的是过去的某一天。
- “成何事”表示做了什么事。
- “嗜学于今喜旧闻”中的“嗜”意味着热爱或喜欢。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他在过去的日子里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对那些知识仍然充满兴趣。
- 我意昨游春水满,重来秋意见涯垠。
- “昨游春水满”中的“昨”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刻。
- “春水满”形容春天时的河流水面宽广。
- “秋意”可能指的是秋天的感觉或景象。
- “见涯垠”中的“见”可能意味着观察或见识到。
- “涯垠”指的是边缘或边际,这里指秋天时的视野。
-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秋天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悟。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通过对“杏坛”、“月台”、“云谷”、“昔游”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敏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