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乍霁自新元,细雨梅花自可怜。
天意肯教人怅望,灯宵终放月团圆。
儿童鼓舞几通夕,我辈欢呼竟不眠。
老少相悬均此乐,去秋无此大丰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描绘了元宵节过后的晴朗夜晚,诗人对新一年的期许和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元夕之明日久阴乍晴月色皎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元宵节后的第二天,天气由阴转为晴,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元夕”,指的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而“久阴乍晴”则表达了天气的变化,从长时间下雨或阴暗转为晴朗。

第二句:“连阴乍霁自新元,细雨梅花自可怜。” 这句话描述了元宵节后的第一个夜晚,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去,天空重新变得明亮。同时,细雨中的梅花显得更加美丽,给人以怜惜的感觉。这里的“连阴乍霁”指的是连续的阴雨天气后突然转晴的情况。

第三句:“天意肯教人怅望,灯宵终放月团圆。”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认为天意安排得如此美好,让人们不再感到遗憾和忧愁,因为明亮的月光最终会圆满地呈现。这里的“天意”指的是自然的规律或者命运的安排。

第四句:“儿童鼓舞几通夕,我辈欢呼竟不眠。” 这句话描述了元宵节过后的夜晚,孩子们兴奋地玩耍,欢声笑语不断,而大人们也为之欢呼雀跃,整夜未眠。这里的“儿童”指的是孩子们,而“我辈”则是指大人。

第五句:“老少相悬均此乐,去秋无此大丰年。”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欢乐氛围的赞美和珍惜。他认为无论年龄大小的人都应该享受这种快乐,而且去年这个时候并没有像今年这样丰收的景象,所以今年的丰收是值得珍惜的。这里的“老少相悬”指的是老人和小孩一起享受这种快乐,而“去秋无此大丰年”则是指在去年这个时候并没有像今年这样丰收的情况。

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过后的晴朗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欣赏和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