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成寄乐小裴回,野水粼粼傍酒杯。
未有政声追召杜,敢将诗律继欧梅。
春风已办催花絮,夜雨惟怜老菜台。
百二十春今恰半,不须扁榜记曾来。
二月晦日游木瓜园
亭成寄乐小裴回,野水粼粼傍酒杯。
未有政声追召杜,敢将诗律继欧梅。
春风已办催花絮,夜雨惟怜老菜台。
百二十春今恰半,不须扁榜记曾来。
注释:
- 二月晦日游木瓜园:二月的最后一天游览木瓜园。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2. 亭成寄乐小裴回:亭子建好后,诗人邀请友人到亭子内畅饮。寄乐,寄托快乐的意思。裴回,徘徊的样子。3. 野水粼粼傍酒杯:野水清澈明亮地映照着酒杯。粼粼(lín),形容波纹明净、闪光。4. 未有政声追召杜:没有政绩可以追随杜甫。政声,政治声誉。5. 敢将诗律继欧梅:不敢用诗歌的韵律效仿欧阳修为梅花所写之诗。6. 春风已办催花絮:春天已经到来,催开了花朵上的花絮。7. 夜雨惟怜老菜台:夜里的雨只可怜惜那棵年迈的菜台。8. 百二十春今恰半:一百二十个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9. 不须扁榜记曾来:不必在亭子的匾额上记录自己曾经来过。扁榜,指亭柱上的题字或匾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木瓜园游玩后的感怀之作。首句“亭成寄乐小裴回”,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相聚在木瓜园中,饮酒作乐的美好时光。次句“野水粼粼傍酒杯”,描绘了木瓜园中水波荡漾的景象,以及诗人欣赏美景的心情。第三句“未有政声追召杜”,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第四句“敢将诗律继欧梅”,则表明了诗人想要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尝试效仿古代文人的诗词风格。第五、六句“春风已办催花絮”和“夜雨惟怜老菜台”,则描绘了木瓜园中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感慨。最后一句“百二十春今恰半”,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意味着他已经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天。整首诗以木瓜园为背景,通过描绘木瓜园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