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下白云堂,堂上高人一办香。
绕殿持经山四合,缭墙行道木千章。
众生未免婴时苦,大士宁能与世忘。
祈雨祈晴来复去,此身却似白云忙。
被旨祈祷数至天竺。圭僧录求白云堂诗为赋唐律一首
白云峰下白云堂,堂上高人一办香。
绕殿持经山四合,缭墙行道木千章。
众生未免婴时苦,大士宁能与世忘。
祈雨祈晴来复去,此身却似白云忙。
注释:
- 被旨祈祷数至天竺:皇帝的旨意让我到天竺(印度)去祈祷。
- 圭僧录求白云堂诗:圭僧录请我为他写的一首诗作。
- 白云峰下白云堂:在白云峰下的白云堂。
- 高人一办香:这里是指诗人对圭僧的尊重,认为他是一位高人(有学问和品德的人)。
- 绕殿持经山四合:在大殿周围环绕着持经诵读的山峦。
- 缭墙行道木千章:在墙壁旁边行走的是成千上万的树木。
- 众生未免婴时苦:所有的生灵都无法摆脱人生的苦难。
- 大士宁能与世忘:菩萨怎么能忘记人间的事情呢?
- 祈雨祈晴来复去:祈求下雨和晴天来来回回。
- 此身却似白云忙:我自己就像那白云一样忙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痛苦的无奈。首句“被旨祈祷数至天竺”,直接点出了作者的身份——一个被皇帝旨意派去祈祷的人。接下来的两句“圭僧录求白云堂诗为赋唐律一首”则是对这一身份的具体描述。这里的“圭僧”指的是一位和尚,而“白云堂”则是他的居所。作者被派去为这位和尚写诗,这是对作者的一种荣誉和责任。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是对这种身份的质疑和反思:“绕殿持经山四合,缭墙行道木千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寺庙里绕着大殿持经诵读的山峦和行道的树都有很多,但它们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就是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质疑和反思。
作者转向了对生活的痛苦的思考:“众生未免婴时苦,大士宁能与世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所有的生灵都无法摆脱人生的苦难,菩萨怎么能忘记人间的事情呢?这是对生命痛苦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转向了对佛教的信仰:“祈雨祈晴来复去,此身却似白云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祈求下雨和晴天,但它们总是来去不定,就像我这个人一样忙碌不停。这是对佛教信仰的一种肯定和坚持。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的敬仰、对生命痛苦的反思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坚持,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