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海上失双峰,插作中川镇水龙。
高出赭垣尊御寝,长拖粉庑过僧筇。
夜敲图绕千灯磬,晓击声闻两岸钟。
莫恨无缘随展钵,时来亭上足从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媚川图亭上观江心寺》。下面逐句解释一下:

注释:

  • 媚川图:可能是描绘媚川(即闽江)风光的画作。
  • 亭上观:在亭子上欣赏,形容观赏位置高,视野好。
  • 江心寺:位于江中心的小寺庙,可能因为地势较低而得名。

译文与赏析:
媚川图亭上观江心寺,
三山海上失双峰,插作中川镇水龙。
高出赭垣尊御寝,长拖粉庑过僧筇。
夜敲图绕千灯磬,晓击声闻两岸钟。
莫恨无缘随展钵,时来亭上足从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江心寺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诗中不仅描写了寺庙的建筑特点和地理位置,还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传达出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独特情感和欣赏之情。

赏析:

首联“三山海上失双峰,插作中川镇水龙。”描述了江心寺所在的地理位置——三座山峰似海上失散的双峰,插入中流,如同镇守着江水的龙。这一描述富有画面感,将寺庙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中,突显其庄严而神秘的气息。

第二联“高出赭垣尊御寝,长拖粉庑过僧筇。”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建筑特色:赭色围墙上的御寝(皇帝的寝室)显得尤为尊贵;长长的廊庑(走廊)连接着僧侣的住所。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和空间布局,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节奏感。

第三联“夜敲图绕千灯磬,晓击声闻两岸钟。”通过声音的描述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夜幕中,寺庙周围环绕的灯火如繁星般闪烁;晨曦中,寺庙的钟声悠扬传遍两岸。这一描写不仅表现了寺庙的宗教氛围,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尾联“莫恨无缘随展钵,时来亭上足从容。”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情感。虽然无缘常驻寺庙之中,但只要有机会,就能在这座亭子上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也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享受。

这首诗通过对江心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脱的生活哲学。它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述,更是一种心灵的风景,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