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万户及千门,博物如君自不群。
入幕向来争论荐,鸣琴此去定知闻。
官惟作县堪行志,闽独于盐害未分。
剖竹乘轺同臭味,愿求长策献吾君。

【注释】

《送余伯益知县》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这首诗的译文是:建章门万户和千门,博闻强识如同你的才德自不一般。进入幕府向来争论推荐人才,弹琴而去一定知道名声传播。官居县令可以完成你的愿望抱负,闽中独有盐害没有分清。剖竹子乘着马车同臭味,愿寻求良策献与君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友人余伯益。余伯益,字公济,号景逸,江西吉水人(今属福建),曾任永丰尉。黄庭坚在永丰任职期间,曾与余伯益相知甚深。这首送别之作,既表达了对余伯益出仕为官的祝贺,又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全诗结构完整,首尾照应,意境开阔,格调高远,是黄庭坚送别诗中的佳作。

一、二两句写余伯益出仕为官。“建章万户及千门”,用西汉宫廷建筑宏伟壮丽之景起兴,以“万”“千”二字突出其官职之高。“博物如君自不群”,则点明他博学多才,与众不同。“博物”指学识广博,“不群”是说不同一般。一个“不”字,既突出了余伯益的卓越才智、非凡气度,又表明了他不会阿谀逢迎、趋炎附势,而是坚持原则、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入幕”指进入官府任事。“从来”承上启下,指出自从余伯益来到朝廷,就一直在为朝廷效力,为朝廷所重用。

三、四句写余伯益入幕后的表现。“入幕”是说余伯益到朝廷任职。“争论荐”是说他在朝廷中积极进谏,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意见,受到皇上的重视。“鸣琴此去定知闻”则是说余伯益离开朝廷时,必定会被皇上所知晓。这里的“鸣琴”典出自《晋书·嵇康传》,说嵇康善弹琴,弹奏时总是“弦既不调,悲声便止”,因此人们称他是“至善”。这里以琴喻其才学,说他一定会名扬天下,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定知闻”即一定会为人所知。

五、六句写余伯益离京赴任时,黄庭坚对他寄予厚望。“官惟作县堪行志”,意思是说,余伯益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完全可以实现他的抱负。“闽”指今福建一带;“独于盐害未分”是说,在处理地方事务方面,余伯益还是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闽地特有的盐政问题。“闽”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现在你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你要明白,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世界中,你必须谨慎行事,不可轻易轻信他人,否则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七、八句写黄庭坚对余伯益的祝愿。“剖竹乘轺同臭味”,是说你可以像古代的诸葛亮一样,通过剖竹来比喻自己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而“愿求长策献吾君”则是说你可以像古代的李斯一样,为国君献上治国安邦的好策略。这两联诗的意思是:你现在可以像古代的诸葛亮那样,通过剖竹来比喻自己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而作为国君的你,也可以像古代的李斯那样,为国君献上治国安邦的好策略。

这首诗通过对余伯益出仕为官的祝贺以及对他未来前程的期望,展现了黄庭坚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其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黄庭坚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