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经行昔饱谙,故乡真似是淮南。
杏花岩畔春携酒,杨柳堂前夜驻骖。
邻境不停科甲马,吾民常喜足田蚕。
风谣物色堪诗句,饯客归时问转庵。

【赏析】

此诗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诗人因遭谗被贬,路过怀转庵时,写下此诗相赠。

首联“一水经行昔饱谙,故乡真似是淮南。”写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一水经行,指诗人从江州(今江西九江)经过长江到黄梅县的路程。“昔”字,表明诗人此行不是第一次,而是多次经过这条江路。饱谙:对某地非常熟悉。淮南:古地区名,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两句说,诗人对这条江路很熟悉,他曾经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年,所以觉得这里很像他的家乡淮南。

颔联“杏花岩畔春携酒,杨柳堂前夜驻骖。”描写了诗人在黄梅县停留时的情景。杏花岩畔:指黄梅县境内的杏花山。杏花山有美丽的杏花,春天时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杏花。携酒:拿着酒杯。这两句说,在杏花山旁的岩畔,诗人曾带着酒兴游览;在杨柳堂前的院前院后,也曾停过车马。

颈联“邻境不停科甲第,吾民常喜足田蚕。”“邻境”,指黄梅县邻近的地区。科甲第:科举考试及第、考中进士、举人等名次高的人。这两句说,在黄梅县邻近地区,人们不停地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好成绩的人很多;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经常很满足,因为他们种田养蚕都很有收获。

尾联“风谣物色堪诗句,饯客归时问转庵。”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告别的情景。风谣:民间流传的歌谣;物色:景物。诗句:指诗歌。饯:送别。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里的民间歌谣,景色风光,都很适合写诗;我们送客人的时候,要问他黄梅县转庵的情况。

这首诗是诗人在黄梅县与友人告别时的赠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离开黄梅县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同时,也通过赞美当地的风景和民俗,表达了他对黄梅县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