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城容可为荫室,发白何由黑于漆。
但闻拔白成斑句,安得反老还童术。
嗟予同气仍同心,怜我年侵雪更侵。
尔年少我尚馀纪,我发纵秃当投簪。
顶如赤壶已无二,君有良方诚已试。
正使缁鬓犹能华,未免种须逢见戏。
我发非病心合医,心白发白无已时。
欲将心来烦汝黑,且图百问百不知。

【注释】

  1. 监簿:官名。2. 惠乌髭药:即乌须药,能使人的头发由白变黑的中药。3. 次韵:用别人诗词的句子和韵,来写自己的词句。4. 我发:指自己的头发。5. 种须:古代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出胡须的法术。6. 心合:心意相合。7. 百问百不知:形容学问或技艺高超,无所不能。8. 顶如赤壶:形容头顶像红色的壶口一样。9. 君有良方诚已试:你有什么好方法,已经试过了。10. 正使缁鬓犹能华:即使染成黑色,也能保持光泽。11. 未免种须逢见戏:可能遇到被人当作笑柄的情况(指使用这种药)。12. 我发非病心合医:我的头发不是因为病才白的,是心情不好才白的。13. 百问百不知:无论问什么,回答都一样,都是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到弟弟惠乌髭药的诗后,写的一首和韵诗。诗人先表示对弟弟的敬爱,然后从两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药物的看法。第一方面,他认为这种药物可以使人头发由白变黑,但这只是暂时的;第二方面,他认为自己头发之所以白是因为心情不佳造成的,并不是因为老的缘故。最后,他讽刺地表示,如果自己真的需要这种药物,那么一定会去求得它。
    首联:“漆城容可为荫室,发白何由黑于漆”,诗人开篇就以“漆城”喻人,言其可以遮风挡雨,为人们提供庇荫。而人的发白,却是无法与漆相比。这里的“发白”并非实指,而是指人因年岁增长、忧虑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头发变白。诗人以“漆城”为喻,既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又巧妙地点出了人因环境而变老的道理。同时,“漆城”也隐含着诗人对弟弟的关爱之情,希望他能像这漆城一样,为他人遮风挡雨。
    颔联:“但闻拔白成斑句,安得反老还童术。”这里,诗人以“拔白成斑句”为引子,表达了对弟弟的羡慕之情。他羡慕弟弟能够通过某种手段,使得白发变成斑驳的色泽,从而显得更加年轻有活力。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于返老还童之法的渴望,而是转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的方法呢?这里的“反老还童术”指的是使人长生不老的方法。诗人以这个问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颈联:“嗟予同气仍同心,怜我年侵雪更侵。”诗人以“嗟予”开头,自叹身世之悲。他感叹自己与弟弟有着同样的遭遇,都受到了岁月的摧残。而他自己的年龄,更是如同被雪覆盖一般,愈发显得苍老。这里的“仍同心”和“年侵雪”都强调了诗人与弟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经历。
    尾联:“尔年少我尚馀纪,我发纵秃当投簪。”诗人再次以“余纪”和“投簪”这两个关键词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年老的无奈和对于青春逝去的惋惜。他感慨道,尽管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头发却依然浓密,因此才会想要寻找能够让人返老还童的方法。而一旦头发全白,甚至秃顶,那就不得不将簪子扔掉了。这里的“投簪”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放弃官职或地位。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晚年生活,暗示着他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弟弟乌髭药的赞誉与质疑,以及对自己白发原因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流转以及对亲人朋友之间感情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