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河阳客,春来花满城。
晓风吹玉勒,残月落金觥。
天末伤离索,京华忽会并。
琵琶双凤翅,耳冷十年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分析其情感及手法。“曾作河阳客”是说作者曾经客居在河阳,“春来花满城”是说春天一到,城中的花儿开得正盛。第二句写晓风吹动着马缰,第三句写残月西沉,第四句写离别的痛苦,第五、六句写相逢的喜悦。最后两句是说,如今琵琶声已久不再响,听到这声音就感到心寒,因为那是十年前的曲子了。

【答案】

译文:

曾经在洛阳作客,每到春天花开满城,我不禁想起当年。

清晨的微风吹动着玉勒马缰,夜幕降临时,月亮已从西边落下。

天边分离让人伤感,京城里忽然又相聚了。

双凤般的琵琶啊,十年来没有弹奏,听到它就会心凉如水。

赏析:

这首小诗是送人之作。诗人在洛阳客居,每当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时候,他常常怀念起在长安的友人吕几仲。这首诗便是在这种情景下写成的。

第一句“曾作河阳客”。意思是说,自己曾在洛阳居住过一段时间。“曾”字写出了诗人对这段经历的追忆;“作”字说明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第二句“春来花满城”。洛阳在春季里总是花团锦簇。这句承上启下,由回忆引出下文的描写:“晓风吹玉勒,残月落金觥。”

“晓风”、“玉勒”、“残月”、“金觥”,都是很美好的字眼。它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风拂面,使人觉得舒适宜人;马缰被晨风微微扬起;一轮残月挂在天空,洒下清冷的月光;一只空荡荡的酒杯,似乎还残留着酒液。这些细节,都渲染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气氛。

第三句“天末伤离索”。“天末”指长安(今西安)。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伤”字,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第四句“京华忽会并”。“忽”字表明了时间的短暂和变化之迅速。“京华”即京都长安,是诗人生活过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并”字,表明了与友人的重逢,也表明了自己心情的愉快。

第五、六句“琵琶双凤翅,耳冷十年声。”“双凤”是琵琶上的一种装饰,这里用来借代琵琶,暗示了琵琶的美丽和精致;“十年”则表明这种美丽和精致的音色,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这句诗表达了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

全诗以“曾作河阳客”开头,以“双凤翼,耳冷十年声”结尾,中间四句则是过渡和转折的过程,中间两联写景叙事,最后两联抒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