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处厌纷华,穿林一径斜。
层峦开水墨,古木走龙蛇。
事业虽无补,田园尚有涯。
何时策筇竹,随意到山家。

这首诗是诗人叶希圣在申申亭的题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燕处厌纷华,穿林一径斜。”
译文:燕子栖息的地方厌烦了纷扰繁华,它们穿过树林时走的是一条斜斜的小径。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燕子对于纷扰繁华的厌烦,以及它们穿梭于树林中的自由自在。”燕”指的是燕子,一种喜欢栖息于高飞低飞的鸟类,这里用燕子来比喻人。”厌”表示厌恶,”纷华”指繁复的世俗繁华。

第二句:“层峦开水墨,古木走龙蛇。”
译文:层层山峦如同水墨画中那样清秀,古老的树木宛如巨龙与神蛇游走其中。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山林景色的壮丽,山峦如水墨画般的淡雅,而古木则像神话故事中的龙蛇,充满生机。“层峦”是指连绵的山脉,“水墨画”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风格,以黑白灰的水墨色彩表现景物。

第三句:“事业虽无补,田园尚有涯。”
译文:虽然我的事业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我的田园生活依然有其局限性。
注释:这一句表达诗人对个人事业的感慨,可能意味着诗人的事业未能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珍视和留恋。”事业”指个人的职业或工作,”无补”表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价值。”田园”指农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状态。

第四句:“何时策筇竹,随意到山家。”
译文:什么时候我能够拄着竹子杖步行到山里的人家去?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策筇竹”是用竹子做的手杖,”策”是拄的意思,”筇”是一种竹制的手杖。”山家”指山里简陋但舒适的人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诗人的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燕、层峦、古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借由对比自己的事业与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的反思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