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宫人物最清修,杖履时寻水石幽。
已听老僧谈出处,更邀逐客共赓酬。
浮云过眼空千古,巨浸观身袛一沤。
风彼舞雩宜有得,圣门更欲与公游。
泮宫人物最清修,杖履时寻水石幽。
已听老僧谈出处,更邀逐客共赓酬。
浮云过眼空千古,巨浸观身袛一沤。
风彼舞雩宜有得,圣门更欲与公游。
注释:
- 泮宫人物最清修:泮宫指的是古代学府,这里的人物意指学者或文人。泮宫的人物最为清修,即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最为高尚。
- 杖履时寻水石幽:手持拐杖,常常寻找山水之间的幽静之地。杖履是拄着拐杖行走,时寻意为时常寻找。
- 已听老僧谈出处:已经听到老僧人谈论自己的出处(出处,即来龙去脉或者来源)。老僧在这里指的是佛教僧侣。
- 更邀逐客共赓酬:邀请那些被贬谪的文人共同创作诗歌。逐客是指被贬谪的人,赓酬即共同创作诗歌以表达彼此的情感。
- 浮云过眼空千古:浮云像过眼的云彩一样,转瞬即逝,却能映照出千古的历史。这里比喻世事如云,转眼即逝,但历史的长河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 巨浸观身袛一沤:巨大的水面上只有一个小小的水泡。这里比喻人的渺小,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珠。
- 风彼舞雩:在风中起舞,享受生活的乐趣。舞雩是一个古代祭祀时的舞蹈,在这里象征着追求自由和快乐的生活。
- 圣门更欲与公游:圣人的门庭更加渴望与您一起游览。圣门通常指道德修养高深的地方,与公游则表示共同出游,交流心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戴禹功的一次诗作回应。戴禹功曾经游历净梵,而诗人则选择了退居的方式生活。两人虽身处不同的境地,但在诗歌交流中却展现出了同样的清修和追求。
第一句“泮宫人物最清修”,诗人赞美泮宫的学者们最为清修,他们在学问上的高尚品格值得尊敬。第二句“杖履时寻水石幽”,描绘了诗人自己常常在山水间寻找宁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第三句“已听老僧谈出处”,表达了诗人已经听到老僧谈论自己过去的出处和经历,这既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第四句“更邀逐客共赓酬”,诗人邀请那些被贬谪的文人一同创作诗歌,共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五句“浮云过眼空千古”,比喻世事如云,转瞬即逝,但历史的长河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第六句“巨浸观身袛一沤”,诗人感叹自己的渺小,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珠。然而,他并未因此感到沮丧,而是继续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第七句“风彼舞雩宜有得”,诗人在风中起舞,享受生活的乐趣,表达出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圣门更欲与公游”,诗人希望与圣人的门庭一同游览,共同探讨学问和道理,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赞美朋友的品质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传达出一个信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保持清修,坚持追求真理,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