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风流今扫地,怪君尚肯转头看。
元来自作小儿子,犹及当初老长官。
简册微言齐日月,弦歌馀泽在芝兰。
却惭江海生尤晚,不得同年拜杏坛。
这首诗是赠给董公权(即董其昌)的,表达了作者对董氏的敬佩和对其才华的认可。
诗句释义
- 前辈风流今扫地:这句话意味着过去的风流人物现在已经不再存在了。这里的“风流”通常指的是文雅、有才学的人。“今扫地”则表示这些人已经消失或不再被提及。
- 怪君尚肯转头看:这里的意思是奇怪董氏还能回头看,即使他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光辉。这里的“回头看”可以理解为回顾过去的成就和贡献,尽管这些成就可能已经被遗忘或忽视。
- 元来自作小儿子:这句话可能是说董氏曾经是一个年轻人,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领导者或专家。这里的“自作”可能表示自己努力或创造,“小儿子”则表示他的年轻或者不成熟。
- 犹及当初老长官: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董氏仍然保持着他以前的成就,甚至比以前更成功。这里的“犹及”表示还有机会或能力,而“长官”则表示他在职位上的影响力或权力。
- 简册微言齐日月:这句话可能是说董氏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却能够影响深远,就像日月一样。这里的“简册”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件,“微言”则表示他的话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
- 弦歌馀泽在芝兰:这句话可能是说董氏的余泽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就像芝兰一样。这里的“弦歌”可能指的是歌唱或音乐,“馀泽”则表示他的影响仍然广泛。
- 却惭江海生尤晚:这句话可能是说作者感到惭愧,因为他出生得晚,无法像董公权那样早早地成名。这里的“江海生”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或出身地,而“尤晚”则表示他出生得太迟。
- 不得同年拜杏坛:这句话可能是说作者无法与董先生在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董先生比他早很多年成为官员。这里的“杏坛”是古代学堂的象征,“同年拜杏坛”则表示在同一年进入官场。
译文
前辈风流今扫地,怪君尚肯转头看。
元来自作小儿子,犹及当初老长官。
简册微言齐日月,弦歌馀泽在芝兰。
却惭江海生尤晚,不得同年拜杏坛。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董公权的才华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他的钦佩和敬意。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遗憾,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