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淙玉溪泉,曲折西亭隅。
飞流自喷薄,白石净如铺。
虽无渫井禽,亦有针头鱼。
岂知江河宽,嘘沫自相濡。
况此五六月,万物在洪炉。
而我弄清浅,琐碎珠玉俱。
泉兮且勿流,止此为我娱。
一出涧谷去,人间供百需。
清者鉴须眉,浊者混泥涂。
江湖尚或尔,而况沟与渠。
寄语山中人,所养当何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逐句翻译,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淙淙玉溪泉,曲折西亭隅。”译为:淙淙的玉溪之水,在曲曲折折的西亭之角。译文:“玉溪”代指山间清冽的泉水。“淙淙”形容流水的声音。“曲折”形容水流弯曲。“隅”角落,此处指山亭的角落。
【答案】
译文:玉溪之水清澈如玉,流经曲折的西亭之角。
赏析:起句用“淙淙玉溪泉”点出题意——泉水清冽,声若玉珠。“曲折西亭隅”,写出泉水流淌的路径。首联交代了泉源,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飞流自喷薄,白石净如铺。”译为:飞流直下,水势喷薄而出,白色的石头洁净得仿佛铺设了一层。译文:“飞流”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自喷薄”写出了水势之大。“白石”指山涧中洁白的石头。“净如铺”是说白色石头光洁明亮。
赏析:第二联描绘的是山泉的动态美。诗人以飞流直下的水花比喻山泉奔流,形象地写出了山泉激越的气势。“虽无渫井禽”,意思是没有像井那样被污染的鸟雀;“亦有针头鱼”,意思是也有像针尖那么小的鱼儿。“岂知江河宽”,意思是哪里知道江河的宽阔!诗人以“江河”喻山中的溪水,写出了山泉的广阔与深邃。
“岂知江河宽,嘘沫自相濡”。译为:哪里知道江河流宽,它自己相互滋养。译文:这山间的清泉啊,虽然不似江河那样壮阔,但它自己相互滋润。
赏析:第三联描写的是山泉与山石、山草之间的和谐相处,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况此五六月,万物在洪炉。”译为:况且此时正值五六月份,万物都在大自然的大熔炉里经受炼制。译文:更何况这个时候正值五六月份,所有的万物都要经受大自然火一般的锤炼。这里的“洪炉”比喻自然界,突出了大自然的威力。
“而我弄清浅,琐碎珠玉俱。”译为:而我却要看清清浅浅的水,把那些细小如珠如玉的东西全都看透。译文:而我却要看清清浅浅的水,把那些细小如珠如玉的东西也都看清楚。
赏析:第四联描写诗人自己的心态。“泉兮且勿流,止此为我娱。”译为:泉啊请停歇下来吧,让我在这里尽情地欣赏你。译文:泉水,请你停下流动吧,让我在这里享受你的清纯。
“一出涧谷去,人间供百需。”译为:一旦离开山涧的山谷,便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译文:一旦离开山涧的谷底,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赏析:第五联写泉水的用途。“清者鉴须眉”,译为:清澈的水可以映照人的脸。“浊者混泥涂”,译为:浑浊的水却能混浊泥土。译文:清澄的水可以用来映照人的面容,浑浊的水却能将泥涂污。这两句话写出了泉水的不同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泉水的喜爱之情。
“江湖尚或尔,而况沟与渠。”“江湖”指江河湖海之类。“沟与渠”指沟渠之类的人工渠道。“尚”表示或许有这样的情况,“尔”表示如此的意思。“而况”表示何况,更进一层的意思。译文:江河湖泊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工渠道了。“寄语山中人,所养当何如。”“语”是劝诫的意思。“所养”指泉水所养育的一切。译文:我劝诫山中的人,他们应当怎样来养育呢?
赏析:第六联写山泉给山中人带来的利益。“所养当何如”,意思是山中人应当怎样来养育呢?这是诗人对于山泉给山中人带来的好处的总结和概括。诗人希望山中人能够珍惜泉水,好好养育山林,让泉水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