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这首诗是诗人对兰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兰花高洁品质的敬佩之情。
- 诗句:
- “竹底松根惯寂寥”:描述了兰花生长在竹子和松树的根部,这些植物通常都是非常安静且独立的,因此兰花也习惯于这种寂静的环境。
- “肯随桃李媚儿曹”:这里的“桃李”指的是桃树和李树,常被人们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诗人用“媚儿曹”形容那些美丽但可能不够高雅的女子。
- “高名压尽离骚卷”:屈原的《离骚》是一部充满爱国情感和崇高理想的伟大作品,而兰花以其高洁的品质与之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在这里强调兰花的高洁之名声盖过了《离骚》。
- “不入离骚更自高”:虽然兰花并不进入《离骚》所描述的高尚理想之中,但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这里的“更自高”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独立性和独特性的赞美。
译文:
竹根之下松树根基处,习惯了寂寞的宁静;
怎能像那些花一样随波逐流,去迎合世俗的娇媚?
虽然我的名声能压过《离骚》,但我依然保持我的独特。关键词注释:
- “竹底松根惯寂寥”中,“竹底”指竹林的底部,象征静谧和坚韧;“松根”,松树的根部,同样象征坚韧不屈。“惯”表示习惯或适应。“寂寥”意为孤独或寂寞。
- “肯随桃李媚儿曹”中,“桃李”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而“媚儿曹”则是指那些善于取悦他人、缺乏独立品格的女性形象。
- “高名压尽离骚卷”中,“高名”指的是高尚的名声或品质;“离骚”即屈原的《离骚》,这里指诗人的高尚志向;“压尽”意味着压倒一切。
- “不入离骚更自高”中,“不入”表示不被包含或接纳;“自高”表示独立于世,保持自我。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兰花与《离骚》的比较,赞美了兰花的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兰花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美丽的外表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但诗人却认为它并不需要迎合世俗,只需保持自己的本色即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希望自己的品德能够像兰花一样高洁,不受世俗影响。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