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
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注释:
寄然:形容事物自然的样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
镜潭:比喻清澄的水面。炯炯:明亮的样子。
着一纤云也是多:着:沾着;纤云:细小的云彩。指水清澈明净,但稍沾上一点细云就会显得有些浑浊。
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禅外:指禅宗之外。些子:一点儿。作诗魔:指诗人创作时如痴似醉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镜潭秋水的清澈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和诗歌的深刻理解。
首句“镜潭炯炯秋无底”描绘了镜潭的清澈和明亮,如同秋水一般深不见底。这里的“炯炯”形象地表达了水波的闪烁和反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同时,“秋无底”则暗示了水潭的深邃和广阔,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宁静和深远。
次句“著一纤云也是多”,则是对水潭美景的一种补充。这里的“著”字表示水潭表面有微小的云彩,而“多”字则表示这些云彩虽然细小但却数量众多。这样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也增加了诗句的情感色彩。
第三句“禅外当无些子事”则是对禅宗的深刻理解。这里用“当无”一词表示禅宗之外的世界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强调了禅宗修行中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淡泊。同时,“作诗魔”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在禅宗之外仍然能够保持创作的热情和灵感,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赞赏的。
末句“如何犹有作诗魔”则是对前一句的反问和感慨。这里的“如何”表示对于禅宗和诗歌之间关系的疑惑和不解,而“作诗魔”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这种情感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无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这首诗通过对镜潭秋水的描绘以及对禅宗和诗歌的理解,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