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潢秀,清名仰太虚。
甲科尝擢第,午夜尚观书。
已觉身非我,那堪丞负余。
斯人无复见,掩涕一欷歔。

注释:

  1. 一种银潢秀,清名仰太虚:一种指代贤才,银潢秀指贤才的光辉。清名仰太虚指贤才的名声高远,像太空中的光芒一样。
  2. 甲科尝擢第,午夜尚观书:甲科指科举考试中的甲科,擢第指考中,午夜仍勤奋学习。
  3. 已觉身非我,那堪丞负余:已经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又怎么能忍受这个县令辜负了我呢?
  4. 斯人无复见,掩涕一欷歔:这样的人已经再也不会出现了,我掩面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挽益阳县丞赵参议》的原文,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才华横溢、勤勉治学的县丞深深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两句):描绘了赵参议的卓越才智和崇高声望。”一种银潢秀”,”清名仰太虚”,形容他的才华如同银河般璀璨,名声如太虚般高远,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第二部分(中间两句):描述了赵参议勤奋学习的事迹。”甲科尝擢第”,”午夜尚观书”,意思是说赵参议曾考中过科举,并且即使在深夜也还在勤奋读书,展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第三部分(结尾两句):反映了作者对赵参议的深深怀念之情。”已觉身非我”,”那堪丞负余”,意思是说作者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而他又怎么能够忍受这个县令(即赵参议)辜负了自己呢?表达了他对赵参议的深情厚谊和他遭受背叛的痛苦。

第四部分(结尾两句):总结了全诗的情感。”斯人无复见”,”掩涕一欷歔”,意思是说这样的人已经再也不会出现了,我掩面哭泣。表达了作者对赵参议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对他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赵参议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勤奋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