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浑似谭经戴,夺尽从头席几重。
文木一经题品后,虚名不数大夫封。
【注释】
谭经、戴:都是南朝宋时有名的文人。
“夺尽”句:意为这首诗的文词之美,已经胜过了经书和名画。
“虚名”句:意为名声不值一提。
【赏析】
《和徐思叔谢向大夫惠柑四首》,是作者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秋,与徐思叔、谢向等在江陵(今属湖北)相会而作。徐思叔、谢向均为当时有名的才士,他们常在江陵聚会,相互唱和。徐思叔曾将谢向所赠的柑橘题诗一首寄给他,作者应和其作,共四首,即此诗。
这组诗,从内容上看,有咏柑橘之作。柑橘是南方物产,但在当时,它并不为人所重视。诗人却能抓住它的特点,把它与经籍、书画相比拟,加以歌颂。这既表现了他的才华,也表现了他高洁的志趣。
第一首,起句“作诗浑似谭经戴”,是说自己写诗的风格,很像经籍、书画名家。谭经指南朝宋文学家、画家戴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著有《述画》一书。《晋书.艺术传》说:“逵善书画,工篆刻。”这里以谭经、戴逵自比,说明自己写诗的风格,与这些名家一样。“夺尽从头席几重”,是说自己的诗篇,压倒了所有的诗作,如同经书中的篇章,占据了书卷的上半部一样。“夺尽”二字,既表明了自己的自负,又表现出一种自信。“从头”句,是指经籍、书画的头绪很多,而作者的诗篇却能把它们全部囊括在内。“虚名”句,意谓名声不值一提。这既是对自己诗篇的评价,也是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一种否定。
第二首,起笔两句,是说他的诗与经籍、书画相比,没有一点逊色。“文木一经”句,用文木来比喻文章,是说文采如经籍一般丰富。“虚名”句,与第一首的第二句相同。
第三首,开头两句,是说自己写诗的风格,像经籍、书画名家那样高妙。“虚名不数”,与第一首的第一句“夺尽”意思相同,都强调了自己诗篇的高妙。
第四首,起句“虚名不数大夫封”,与第一首的第一句“虚名不数”相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名字虽然被人们称誉,但比起经籍、书画名家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
这组诗,以经籍、书画为喻体,来比喻诗歌的艺术成就,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表现出诗人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徐思叔、谢向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的交往和唱和,在当时是很引人注目的。他们的作品,在当时也很受人们的推崇。这四首和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