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垣礼乐三千疏,窗下诗书六十年。
莫讶勾吴留不住,解随膏雨到江边。
诗句原文:
平生两耳熟龚黄,今日身亲识大方。
太史若徵循吏传,一篇气脉在耕桑。
译文:
彭龟年曾经熟悉过龚黄的学问,现在亲自体验并认识这种大方的气质。太史若可以记录下循吏的事迹,那么他的作品中一定充满了耕桑的气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吉州詹守的赞赏和期望。诗的前两句“平生两耳熟龚黄,今日身亲识大方”,通过对比诗人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展示了他对知识的追求从未停止。”太史若徵循吏传”则暗示诗人希望吉州詹守能够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声,成为后世的楷模。
最后两句“太史若徵循吏传,一篇气脉在耕桑”,则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吉州詹守的期望——他应该像古代的循吏一样为民请命,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改变社会,让天下大治。这种期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显示了他在道德修养上的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