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苒苒在波澜,水色依依照面颜。
汉上仙槎浮八月,海中金阙隐三山。
芙蓉开席成阴处,杨柳维舟倒影间。
景物向人情不浅,频将风月送公还。
【注释】
日华:日光。苒苒:形容时间过得很慢。波澜:波涛。汉上仙槎:传说中的天河神槎,泛指天上的船。海中金阙:神话中的海上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之所。芙蓉:荷花。开席:宴会开始时摆开筵席。阴处:阴凉之处。维舟:系船于岸边。杨柳:这里指岸边的柳树。
向:对。人情不浅:人情深厚。公:指范学士。
频:频频。送公还:频频相送。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诗人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全诗意境清幽,情调闲雅,语言自然,富有情趣。
开头两句,写江水浩渺,日影渐长。“苒苒”和“依依照”,写出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和景色的优美动人。诗人用“波澜”比喻江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浩瀚。“水色”二句写水色之明净,山光之秀丽。诗人抓住江上八月秋景的特点,以“仙槎”、“金阙”、“芙蓉”、“杨柳”等意象,描绘了一派清新明丽的画面,表现出一种恬静优美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四两句写岸上景色。诗人把江岸比作一幅画,把岸边的柳树和倒映在河中的船影比作画上的山水,从而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风景图。这两句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
五六两句写宴会。诗人通过描写“芙蓉开席成阴处,杨柳维舟倒影间”的景象,烘托出宴席的盛况和宴会的气氛。“芙蓉”与“杨柳”都是江南的名花,它们盛开在江边,为宴会增添了不少生气。诗人用“阴处”、“倒影”这两个词语来形容江边的风光,既写出了宴会的热闹场面,又表现出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
七八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人用“景物向人情不浅,频将风月送公还”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认为,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动人,足以让人陶醉其中;而自己却常常要送朋友回京,真是有些“不浅”。因此,他要频频地送朋友回到京城,以便让朋友尽情欣赏江南的美好风光。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诗人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物之中,从而使整首诗具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