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且重。
云际静浮滨汉水,林端清送上方钟。
今时汉北无雏凤,当日襄南有卧龙。
万事废兴无足问,登临吾乐正从容。
城上
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且重。
云际静浮滨汉水,林端清送上方钟。
今时汉北无雏凤,当日襄南有卧龙。
万事废兴无足问,登临吾乐正从容。
注释:
城上:登上城楼。
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且重。
云际静浮滨汉水,林端清送上方钟。
今时汉北无雏凤,当日襄南有卧龙。
万事废兴无足问,登临吾乐正从容。
译文:
登上城楼放眼望去,只见南方的景色尽收眼底。
群山环绕着溪流回转曲折,山色翠绿且浓重。
云彩在天空中静静地漂浮着,滨河之旁汉江静静流淌。
树林的顶端传来上方寺的钟声悠扬。
如今汉水以北已经没有杰出的人才出现,当年在襄阳一带曾经有过杰出的人才出现。
无论天下如何兴盛或衰败,都不值得过问,我独自登高欣赏美景心情非常舒畅。
赏析:
《城上》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上城楼,凭栏远眺,眼前展现的一幅幅秀丽景色,使他心旷神怡;耳畔阵阵钟声,又引起他无限的思绪。于是写下了这首七律,表达自己对自然美和历史名人的赞美之情。
首联“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且重”。这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登上高楼,极目远望,只见南方的景色尽收眼底;群山环拱,溪水环绕,山青水秀,绿草茵茵。这两句诗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颔联“云际静浮滨汉水,林端清送上方钟”。“云际”即云端之上,此处指诗人所处的位置很高,可以俯瞰整个山谷。“云际静浮”,形容山峰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美丽迷人。“滨汉水”,指靠近汉水的地方,汉水在此处汇入长江。“清送上方钟”,形容山上寺庙里的钟声清晰悠扬地传来。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汉水之滨、上方寺的钟声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云海茫茫,山峰叠嶂,绿野苍茫,令人心旷神怡。而远处的上方寺则巍峨屹立在山间,每当晨钟暮鼓之时,那悠扬的钟声便飘荡而来,给人们带来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颈联“今时汉北无雏凤,当日襄南有卧龙”。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意指现在的汉水北部已经没有杰出人才出现,但当年的襄阳地区却曾涌现出像诸葛亮这样的大才。诗人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之情。他认为虽然现在的时代不如过去那般辉煌繁荣,但却依然有一些杰出人才出现,如诸葛亮这样的智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为下文作铺垫。
尾联“万事废兴无足问,登临吾乐正从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因此不必过分忧虑。而自己能够登高远望,尽情享受美景,这种心情是多么的舒畅自在啊!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超然态度,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题,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感寄托。整首诗既有山水的壮丽,又有人物的英杰,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生的情,可谓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