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思知欲寄无穷,手插松枝宅兆东。
始听灵根来涧底,会看高节入云中。
纷纷泪滴枝头露,扰扰愁随叶上风。
老尽雪霜终不变,亦知因此议穷通。

次张同年德父移松杉石楠海棠各赋一首

孝思知欲寄无穷,手插松枝宅兆东。

始听灵根来涧底,会看高节入云中。

纷纷泪滴枝头露,扰扰愁随叶上风。

老尽雪霜终不变,亦知因此议穷通。

注释

次:跟随。 张德父:张耒的字。 德父:对人的敬称。

知欲寄无穷:想要寄托无尽的思念。 知:知道、明白。 欲:想要。 寄:寄托。 无穷:无尽。

手插松枝宅兆东:用手将松枝插入土中,象征着把思念寄托在宅兆上。 宅兆:坟墓。

初听灵根来涧底:最初听到松树生长在山涧里。 初:最初。 听:听其声音。 灵根:松树的嫩根。 涧底:山涧里。

会看高节入云中:不久之后,你将看到它挺拔的枝条伸向天空。 会看:不久之后。 高节:高高的枝干。 云中:天边。

纷纷泪滴枝头露,扰扰愁随叶上风:悲伤的泪水不断从枝头上滴落,忧愁也随之随风飘荡。 纷繁:繁多而杂乱。 扰扰:烦乱的样子。 愁随:忧愁随着……

老尽雪霜终不变:尽管岁月已经使松树失去了生机,但它依然保持着坚贞的姿态。 老尽:失去生机。 雪霜:形容柏树枝叶常绿不凋,常用以比喻意志坚定。 终:始终。 不变:保持原状,未发生变化。

亦知因此议穷通:我也知道这棵柏树因为被议论而被砍伐。 亦:也。 穷通:穷困和通达。

赏析

这是一组咏物诗,诗人借咏松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孝思知欲寄无穷”,是全诗的总起句,也是中心思想。这里“孝思”指对父母的感情,“欲寄无穷”即想永远地寄托于它。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对父母的思念。

次句“手插松枝宅兆东”,是对首句的具体化。“宅兆”一词源于《论语》,意为安葬死者的住所或坟墓。作者通过将松枝插入土壤的动作,象征性地将他对父母的思念寄托在了坟墓之上。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又展示了作者对生死观念的独特理解。

接下来两句“始听灵根来涧底,会看高节入云中”,描述了松柏的生长过程。松柏从山涧里汲取养分,逐渐长成高大挺拔的树形。这里的松柏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寓意着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接下来的四句“纷纷泪滴枝头露,扰扰愁随叶上风”,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柏在风雨中的坚韧姿态。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它们都毫不动摇,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里的松柏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坚韧不屈、不畏艰难的象征意义。

最后两句“老尽雪霜终不变,亦知因此议穷通”,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与升华。虽然岁月已经使松柏失去了生机,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却始终如一,从未改变。这种坚守本心、坚持正义的精神,正是人们所应该学习的典范。同时,这也暗示了一种人生哲学——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这首诗通过对松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坚韧品质的赞美。同时,它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