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梭木照春山,颜色纷纷乱碧丹。
剩叶如云散幽冢,清阴为盖覆灵坛。
沾濡细雨生秋色,摇撼惊风长夜寒。
应并孤松长共老,好栽慈竹与同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五言古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石楠梭木照春山,颜色纷纷乱碧丹。
- 注释: 石楠(常绿小乔木)梭木(落叶灌木或小型乔木),它们在春天的山中映衬出美丽的景色。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春天里自然景色的美丽画面。石楠和梭木作为春天的象征,它们的鲜艳色彩与周围的绿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
- 剩叶如云散幽冢,清阴为盖覆灵坛。
- 注释: 残败的树叶像云一样散布在古老的坟墓周围,而它们的树荫则像是为神圣的地方提供了一个凉爽的庇护所。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景物的衰败之美。树叶虽然凋零,但仍有其独特的美感,如同点缀在古墓周围的云朵,给人以宁静和神秘的感觉。同时,树木的阴凉为那些神圣的地点提供了保护和安宁。
- 沾濡细雨生秋色,摇撼惊风长夜寒。
- 注释: 细雨滋润了万物,带来了秋天的色彩。风吹动时,树木摇曳,仿佛在迎接夜晚的寒冷。
- 赏析: 此句捕捉了自然界在细雨中的变幻,以及风雨交加时的动态美。细雨不仅滋养了大地,还增添了秋天的色彩,而狂风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寒意,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应并孤松长共老,好栽慈竹与同看。
- 注释: 希望这些孤傲的松树能够和我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也愿意栽种慈祥的竹子一起欣赏它们的生长。
- 赏析: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命长久和共同成长的渴望。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情感联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