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虚即生白,惟道在集虚。
诗书扫尘迹,仁义外蘧庐。
形忘心亦忘,万物同一如。

【注释】

吴园:即《吴园杂咏》十九首。

室虚:指心灵虚空,无所作为。生白:指心灵空寂无为,如白云一样洁白。集虚:意谓聚集精神。道:道家的学说或教义。

诗书:指儒家的经书。尘迹:指世俗的功名利禄之类的尘俗之业。蘧庐:古代一种简陋的房子。这里用蘧庐比喻人的居处,也用来形容清高脱俗的隐士。

形忘:指心灵超然物外,忘记形体和名利。心亦忘:意谓心灵遗忘了一切,达到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万物同一如:意谓万物都是一个整体,没有区别,彼此相同。

赏析:

此诗是《吴园杂咏》之一,表达了作者追求清静、淡泊、自然的人生理想。《吴园杂咏九首》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共九首。顾况(726—815年),字逋翁,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顾况出身贫寒,年轻时家境窘迫,他只好到处流浪,在各地漂泊多年。后来,他得到了唐德宗李适的信任,被召入朝中任职,担任著作郎和比部员外郎等职。顾况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才华书写着人生的精彩。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被誉为“逸才”和“奇士”。

这首诗的大意是:心灵的虚空使精神得以集中,道家的学说成为精神上的寄托。儒家的诗书能够扫清世俗的尘劳,而仁义却只是外在的表现。忘却了身体的束缚,心灵也就随之忘却;当心灵与万物融为一体时,它们便成了同一个整体。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清静、淡泊、自然人生的追求。它告诉我们,只有放下世俗的执着,才能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知和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