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方如矩,小池曲如钩。
方奚避污辱,曲不趋公侯。
时傍白莲叶,独行青翰舟。
吴园杂咏,十九首诗之一首,作者为宋代的彭汝砺。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歌原文:
大池方如矩,小池曲如钩。
方奚避污辱,曲不趋公侯。
时傍白莲叶,独行青翰舟。诗词解析:
- “大池方如矩,小池曲如钩”:此句描述了两种不同形状的池塘,一种是规整的方形水池,另一种是曲折的圆形水池。方形代表规矩、方正,而圆形则代表自由、流畅;方形和圆形在这里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方奚避污辱,曲不趋公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即在面对世俗的诱惑和压力时,选择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这里的“避污辱”和“趋公侯”都是比喻,指避开污浊和低下,追求高尚和卓越。
- “时傍白莲叶,独行青翰舟”:诗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自己在宁静的环境中独自行走的情景。白莲叶象征纯洁和高雅,青翰舟则代表着高远和自由。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远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追求自由的心境。
- 译文注释:
- 方奚避污辱:为什么需要避开污浊。
- 曲不趋公侯:曲径不会追随公侯。
- 时傍白莲叶:时常伴随着洁白的莲花。
- 独行青翰舟:独自行走在青色的信笺上。
- 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态度。他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坚持原则,不屈服于世俗的压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 艺术手法: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方形水池与圆形水池进行了形象的比喻,以此来揭示人生的真谛。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句,却能够深刻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哲理。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彭汝砺的《吴园杂咏十九首》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眼光,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