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随月明来,终夜共清白。
先生静无语,独看庭前柏。
冠带褫客衣,诗书倦尘迹。
好风此时来,应与君相识。

【注释】

①和彦衡直讲:即《和彦衡直讲》诗,这是一首咏柏的七律。“直讲”,唐代官名,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置,以经术教授太子及诸王。②风随月明来:清风随着明月而来。③终夜共清白:整夜都伴随着清凉洁白的气氛。④先生静无语:老师静静地不说话,指没有说话来表示对朋友的尊敬。⑤冠带褫客衣:脱去衣冠。⑥诗书倦尘迹:因厌倦官场而辞归田园,潜心读书。⑦应与君相识:应该和你成为知已。⑧好风:良风。⑨君:对人的尊称。⑩赏析:“风随月明来”二句,写诗人于良风清月之夜,独自来到庭前,观赏着高耸入云的柏树,欣赏着那一片片苍翠、挺拔、伟岸的松柏,不禁油然而生一股肃然起敬的感情。诗人把良风比作一位高雅的君子,在月色下翩翩而至,为这幽雅的环境增添了一份清新的气息,也为诗人带来了一种愉悦的心情。“终夜共清白”四句,描写诗人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来到这庭院里,看着高大挺拔的柏树,心中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曾经做过官员而感到惭愧;想到自己辞官隐居,专心读书而感到庆幸;想到自己能够和这位高雅的人成为知已而感到荣幸。这些感慨之情,都凝聚在这四个字上:“先生静不语”。诗人用“独看庭前柏”来表示他的孤独寂寞;用“冠带褫客衣”来形容他的脱离官场生活;用“诗书倦尘迹”来形容他厌倦官场生活;用“好风此时来”来表达他对这位高雅之人的喜爱之情;用“应与君相识”来表示他已经和这位高雅之人成为了知心的朋友。

译文:
清风徐徐吹来,明月当空照。我整夜都在感受那份清凉和纯洁。
老师静静地不说话,只是望着庭院里的那棵柏树。
脱去了华丽的衣着,换上了平民百姓的衣服。因为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已经厌倦了尘世的一切。
美好的风此时吹来,我想你一定是认出了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