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寒禾黍初熟,日落牛羊自归。
乐事须还田舍,浮名不入柴扉。
【注释】
1.拟:《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乐记》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其一。’”此诗以“田园”为题,实是诗人自况。“田舍”即指隐者居处,“柴扉”即指农家之门。
2.须还:必须归还。
3.浮名:浮华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春,当时李渤年方四十三岁。他因上书论国是而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结束了仕途生涯。诗中表现了他归隐田园后的闲适心情和淡泊名利的思想。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田舍词》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两句即是对原句意的发展。首句“霜寒禾黍初熟”,写初春时节,稻麦等庄稼已由青绿而转黄绿,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了。次句“日落牛羊自归”,则是写夕阳西下时,牧童赶着羊群回家的情景。二句合起来描写的是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乐事”指快乐的事,这里是指田园生活。“须还”即“须要”的意思,表明诗人归隐后必须回归到田园中去。
三、四句抒发情怀。“须还”“不入”是关键。“须还”说明作者必须返回,这是事实;但诗人又认为,即使“须还”,也不应该回到官场上去。所以,“浮名不入柴扉”一句,就否定了“须还”的主观愿望,表现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心境,显示出诗人淡泊功名、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全诗语言朴素平易,意境恬淡清新,情调恬静安详,格调高洁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