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乱方来苦不禁,此生谁料有如今。
四郊云扰旌旗影,诸阃风寒社稷心。
杞国有人忧凛凛,桃源无路入深深。
少陵野老怀忠愤,醉里攒眉强自吟。

【译文】

乙亥年冬天,祸乱正在发生,痛苦不堪,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四面郊野云层扰动,旌旗在风中摇曳;各州边境风寒,国家的忧虑如影随形。

杞国有人忧心忡忡;桃源无路可入。

我像杜牧一样是个老野人,怀有忠诚与愤怒。酒醉时眉头紧锁,勉强吟咏。

【注释】

  1. 乙亥:指唐懿宗李漼的年号(865—874)
  2. 四郊:四方的边地或边界。
  3. 杞国:古国名,周穆王封其孙为杞子,都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杞县。
  4. 桃源:地名,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传说为古代隐士渔父所居。
  5. 少陵野老: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字“杜少陵”。少陵即少陵野老,杜甫自称。
  6. 忠愤:忠贞和悲愤。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冬所作。当时诗人正流寓夔州,生活贫困。此诗是诗人对国事、时局的感怀之作。诗的前半部分抒写忧思,后半部则抒发愤慨。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情致深挚,意境苍凉沉郁。
诗的开头“祸乱方来苦不禁”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虑之情。诗人以“苦不禁”三字,将个人之痛与国家之痛紧密相连,揭示了祸乱之来势汹涌,令人难以承受的现实。这种忧虑之情,既源于个人遭遇的困顿,更源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四郊云扰旌旗影”,诗人通过描绘四周郊野中的云气动荡和旌旗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时局之乱。这里的“云扰”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也暗示了政局的不安定。而“旌旗影”则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在混乱中的景象,进一步凸显了战乱之严重。
“诸阃风寒社稷心”五句,诗人转而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边疆寒冷的景象以及国家对此的关切和忧虑。这里,“诸阃”指的是各个州郡,“风寒”则暗示了天气的寒冷,而“社稷心”则表达了国家的忧虑之情。诗人通过这一部分,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接下来的“杞国有人忧凛凛”两句,诗人用杞国之人的忧虑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处境。这里的“杞国人”并非指历史上的杞梁之妻,而是借古人之口来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诗人以杞国人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忧心忡忡,这种忧心不仅仅是个人的忧虑,更是对整个国家未来的担忧。
最后两句“桃源无路入深深”和“少陵野老怀忠愤”,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描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展望。诗人将自己比作杜牧那样的“野人”,怀揣着“忠愤”,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忠诚与悲愤,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国家的希望。这种深情厚意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杜甫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