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破褐客秋风,落落亲朋半老翁。
野旷有时闻啸虎,天宽无处寄征鸿。
四方玉帛燕山北,万里帆樯海水东。
回首可怜歌舞地,芳花石础树阴中。
秋兴
沙尘破褐客秋风,落落亲朋半老翁。
野旷有时闻啸虎,天宽无处寄征鸿。
四方玉帛燕山北,万里帆樯海水东。
回首可怜歌舞地,芳花石础树阴中。
注释:
- 沙尘破褐客秋风:沙尘漫天,衣衫褴褛如同褐色的树叶,秋风萧瑟。
- 落落亲朋半老翁:形容自己或亲朋们已年岁渐长,但依然保持谦逊、朴素的风度。
- 野旷有时闻啸虎:野外空旷之地偶尔能听到老虎的啸声。
- 天宽无处寄征鸿:天空宽阔,无法寄托远行的旅鸟。
- 四方玉帛燕山北:指在遥远的北方收集珍贵的礼物和丝绸。
- 万里帆樯海水东:形容船只行驶万里之遥,帆杆高扬,指向东方。
- 回首可怜歌舞地,芳花石础树阴中:回首望去,那些曾经歌舞升平的地方已是荒凉,只有花草树木依旧繁茂,映衬着石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到江宁时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句“沙尘破褐客秋风”,开篇就描绘了一幅沙尘满天、秋风瑟瑟的画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凄凉。接着两句“落落亲朋半老翁”,则表达了诗人与亲朋们的疏离之感,他们虽然年岁渐长,却仍旧保持着谦虚、朴素的风度。
第三四句“野旷有时闻啸虎,天宽无处寄征鸿”,以动物意象比喻人的情感,野旷时可闻啸虎之声,天宽却无处寄征鸿之情,寓意着诗人对于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五六句“四方玉帛燕山北,万里帆樯海水东”,诗人将视线转向远方,描绘了一幅繁忙的贸易场景,展现了唐朝时期的繁华景象。然而,这繁华背后却是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两句“回首可怜歌舞地,芳花石础树阴中”,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他回忆起曾经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却只剩下了花草树木,显得格外凄凉。这既体现了他对过去的留恋,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