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于此久留滞,细雨打篷愁不睡。剽闻逆雏犯淮泗,陛下自将诛陈豨。
六师如龙贼如鼠,杀回屋瓦皆蜚坠。距黍直射六百步,虏尸蔽江一千里。
哀哉狝猴太痴绝,垂死尚持虞帝匕。那知光武定中兴,要把中原通爬洗。
君不见陛下神武如太宗,万全制陈将平戎。倚闻献馘平江宫,坐使四海开春容。
六騑还自江之东,光复旧京如转蓬。蜀花千枝万枝红,辄莫取次随东风。
奇癫眼脑醉冬烘,东向舞蹈寿乃翁。醉醒聊作竹枝曲,乞与欸乃歌巴童。
八阵图
胡为于此久留滞,细雨打篷愁不睡。
剽闻逆雏犯淮泗,陛下自将诛陈豨。
六师如龙贼如鼠,杀回屋瓦皆蜚坠。
距黍直射六百步,虏尸蔽江一千里。
注释与赏析:
- 胡为于此久留滞:为什么在这里停留太久?
- 原因: 可能是由于某种紧急或重要的原因。
- 细雨打篷愁不睡:细雨中,心情沉重,难以入眠。
- 细节描写: 使用“细雨”来形容天气,增加了场景的细腻感。
- 情感表达: “愁不睡”反映了人物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 剽闻逆雏犯淮泗,陛下自将诛陈豨:听说逆贼侵犯淮泗地区,陛下亲自率军讨伐陈豨。
- 事件: 描述了一个军事冲突的场景,涉及多个角色和地点。
- 行动: 描述了军事行动的紧张气氛,显示了皇帝的决策和勇气。
- 六师如龙贼如鼠,杀回屋瓦皆蜚坠:六师军队如同龙一般强大,而敌人则如老鼠般渺小,他们被杀回时,屋瓦都飞落下来。
- 比喻: 使用“如龙如鼠”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动作: “杀回”表达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而“飞坠”则描绘了战场的混乱。
- 距黍直射六百步,虏尸蔽江一千里:箭矢距离射向目标六百步,敌人尸体遮蔽了长江一千里。
- 细节: 通过具体的距离和数量来强调战斗的激烈程度。
- 结果: 敌人的死亡范围广泛,强调了战争的破坏性。
- 哀哉狝猴太痴绝,垂死尚持虞帝匕:悲哀啊,猴子如此愚蠢至极,在垂死之际还握着虞帝之匕首。
- 象征: “狝猴”可能指代某个角色或象征某种愚蠢的行为。
- 对比: 通过与圣人或智者的对比,强化了猴子行为的荒谬性。
- 那知光武定中兴,要把中原通爬洗:然而,谁能想到光武帝能够平定天下,将中原恢复得干干净净。
- 历史背景: 提及光武帝刘秀,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皇帝之一,以其政治才能和军事功绩著称。
- 意义: 这里强调了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敬仰。
- 君不见陛下神武如太宗,万全制陈将平戎:你难道没见过陛下的英明神武,如同唐太宗一样,能够全面控制陈朝并平定边疆。
- 赞美: 这里使用了“神武”来形容皇帝,强调了他的英勇和智慧。
- 历史对比: 通过与历史上伟大的君主唐太宗相提并论,提升了皇帝的形象。
- 倚闻献馘平江宫,坐使四海开春容:我听说您立下战功,凯旋归来,让整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 凯旋: “献馘”意味着取得胜利后献上敌人的首级以示胜利,这里暗示皇帝的胜利和国家的繁荣。
- 意义: 通过凯旋的描述,传递出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自豪感。
- 六騑还自江之东,光复旧京如转蓬:六军浩荡回归江东,光复故都如飘浮之蓬草。
- 归途: “六騑”可能是指一支强大的军队或官员队伍,他们的归来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 比喻: “转蓬”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比喻手法,形容事物变化无常、漂泊不定。这里用来形容国家的动荡之后,又重归安宁。
- 蜀花千枝万枝红,辄莫取次随东风:蜀地繁花似锦,千万枝花竞相绽放,随风摇曳。
- 地域特征: 提到蜀地的花卉,展现了地域的特色。
- 自然之美: 描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 奇癫眼脑醉冬烘,东向舞蹈寿乃翁:奇异的癫狂让人眼花撩乱,东向舞蹈以庆祝长寿。
- 表现方式: 描述了某人因为某种原因变得异常兴奋或疯狂,这里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情绪或状态。
- 动作: “东向舞蹈”展示了人物的动作和姿态,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 醉醒聊作竹枝曲,乞与欸乃歌巴童:醉醒之后,我尝试创作竹枝词来歌唱,希望以此歌声献给巴童(可能指的是一位乐师)。
- 创作: 描述了创作过程,体现了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 交流: 通过与巴童的交流,表达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谊。
这首诗通过对八阵图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战争场面,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