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诘旦过东亭,日出烟销十里平。
翠袖舞风菰叶举,红妆照水藕花生。
恨无钓艇浮深碧,赖有吟毫赋晓晴。
归对老人夸胜赏,从今不数鉴湖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翻译:
- 篮舆诘旦过东亭,日出烟销十里平
- “篮舆”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轻便的车,通常用竹或藤制成,内部可以装载物品。
- “诘旦”指的是清晨。
- “东亭”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景点。
- “日出烟销十里平”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早晨景色,太阳初升,烟雾消散,大地变得平坦宽阔。
- 翠袖舞风菰叶举,红妆照水藕花生
- “翠袖”形容女子的袖子颜色翠绿,常用来比喻女子的衣袖色彩鲜艳。
- “舞风”意味着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 “菰叶”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叶子扁平如刀背,可以食用。
- “红妆”指女子化妆的样子。
- “照水”指的是水面上的反射。
- “藕花生”则是指荷花盛开的景象。
- 恨无钓艇浮深碧,赖有吟毫赋晓晴
- “恨无钓艇浮深碧”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一条钓鱼船,就不能在深碧的水域中游玩。
- “钓艇”指的是用来钓鱼的小舟。
- “赖有吟毫赋晓晴”则表示因为有诗笔(吟毫),所以在晴朗的早晨能够写下诗句。
- 归对老人夸胜赏,从今不数鉴湖清
- “归对老人夸胜赏”意味着回到家乡后,向老人炫耀自己的游赏胜景。
- “从今不数鉴湖清”表示从此以后不再与别的清幽之地相比,强调自己所见之美无人能及。
赏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早晨游览东亭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诗中的“翠袖舞风”、“红妆照水”等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同时,诗中的“恨无钓艇浮深碧”和“赖有吟毫赋晓晴”两句则透露出作者虽然遗憾无法亲自体验钓鱼的乐趣,但也因为诗歌的创作而感到满足和快乐。最后一句“从今不数鉴湖清”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见美景的高度自信和自豪,显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