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肩舆度晓峰,长松偃蹇倚晴空。
几年不见根如铁,老境重来鬓似蓬。
独树未须夸老杜,五楸那复论韩公。
青幢翠盖貌难似,想见霏霏烟雨蒙。
【注释】
松峭山:在今湖北襄阳。偃松昔尝过:曾游览过偃松岭的松岩。长句:即《咏松石》诗。三十有六:指诗人自三十岁起,至六十岁止,共三十六年。
【赏析】
此诗为作者重游旧地之作,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之情。
首联“人日肩舆度晓峰,长松偃蹇倚晴空”,写于襄阳重阳登高时。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数,故名重阳。诗人登山观景,触景生情,遂作此诗。“人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代民间于此日登高饮菊花酒。“肩舆”即轿子,这里泛指坐轿,因作者年迈而坐轿。“长松偃蹇倚晴空”,“长”字形容松树之高大;“偃”字形容偃松岭上树木之密集,又用“倚”字形容其姿态,既形象描绘出了偃松岭上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当年在此赏菊饮酒的情景。
颈联“几年不见根如铁,老境重来鬓似蓬”。“根如铁”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但精神不衰;“鬓似蓬”则比喻自己的头发白得像蓬松的草,说明自己衰老得很厉害。
尾联“独树未须夸老杜,五楸那复论韩公”。“独树”比喻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有独立不群的气概,不必去夸耀像杜甫那样老当益壮;“五楸”是唐代著名隐士王维所居之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老了,但并不比王维逊色,更不比韩愈等人逊色,因为王维与韩愈都是唐人。
全诗通过对重阳佳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