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荏苒失归期,颜尚如丹鬓已丝。
忆昔师门传拙赋,迄今客路懒工诗。
不伤迟暮无豪举,却喜聪明减旧时。
便把蜗庐题退隐,何时买得草堂基。

偶作其二

故山荏苒失归期,颜尚如丹鬓已丝。

忆昔师门传拙赋,迄今客路懒工诗。

不伤迟暮无豪举,却喜聪明减旧时。

便把蜗庐题退隐,何时买得草堂基。

注释:

  1. 故山:指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家乡或以前的居所。
  2. 荏苒:时间流逝,此处指岁月变迁。
  3. 颜尚:形容人的外貌仍然保持年轻状态,但已经出现了衰老的迹象,这里用来形容鬓发斑白。
  4. 师门:指老师的教学场所或学习之地。
  5. 拙赋:指不太成熟的文学作品,多用于自嘲。
  6. 客路:指外出漂泊的旅途,比喻在外的生活。
  7. 迟暮:指年纪大、生命进入晚年的阶段。
  8. 聪明:形容人的智力或才智。
  9. 蜗庐:形容简陋的小房子,也用来比喻生活简朴、清苦。
  10. 草堂基:指乡村中用作祭祀或休闲的地方,也泛指乡村的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感慨的诗。首句“故山荏苒失归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因时光流转而感到的无奈和失落。接着的“颜尚如丹鬓已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外貌上的变化,虽然保持着青春的外表,但鬓角的白发却揭示了他年岁的增长。

第二句“忆昔师门传拙赋”回忆了学生时代的情景,那时他勤奋地学习并努力创作文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感到疲倦,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诗歌艺术。“迄今客路懒工诗”则透露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使得他失去了写作的动力,变得懒惰起来。

第三、四句是诗人对于自己性格变化的反思。“不伤迟暮无豪举”,表明尽管到了迟暮之年,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抱负;“却喜聪明减旧时”则反映了他的心境变化,他现在更珍惜自己的智慧,而不是追求年轻时的英勇和豪放。

最后两句“便把蜗庐题退隐,何时买得草堂基”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他希望自己能有一间简陋而舒适的小屋,可以安心地隐居生活。然而,他又不禁问自己:“何时买得草堂基?”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渴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生命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