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行行访楚囚,也胜流落峤南州。
鬓丝半是吴蚕吐,襟血全因蜀鸟流。
径窄不妨随茧栗,路长那更听钩辀。
家山千里云千叠,十口生离两地愁。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返回故乡,经过舂陵时所作的。
首联“杖策行行访楚囚”,诗人拄着拐杖一路走来,拜访了因被贬而流放至楚地的囚犯。这里的“楚囚”指的是屈原,诗人对屈原的处境感到同情。颔联“鬓丝半是吴蚕吐,襟血全因蜀鸟流”,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发现他的鬓发中一半是吴地的蚕丝所织成,而他的衣服上沾满了蜀地的鸟血。这两句既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与故乡的深厚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故乡人民的深深关爱。
颈联“径窄不妨随茧栗,路长那更听钩辀”,诗人描述了他在狭窄的山路上行走的情况,以及长途跋涉中的艰难。这里的“茧栗”是指山里的野果,而“钩辀”则是指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乐观态度,也展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尾联“家山千里云千叠,十口生离两地愁”,诗人感叹自己家乡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因为战乱而无法团聚的痛苦。这里的“家山”是指诗人的故乡,而“十口生离”则表示全家人都在战争中分离。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