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石柱藓痕斑,亡国如鸿去不还。
无复切云三百尺,祗传风铎在人间。
【注释】
升元阁:在今河南商丘县西南。铎:古代乐器,形似铃,用以击奏以报时令和警众。亡国如鸿去不还:比喻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切云:形容高耸入云。三百尺:指摩崖刻石,高约三丈。祗传风铎在人间:只有风铎的声响仍回荡于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登临摩挲古楼,面对石柱上斑驳的苔痕,触景生情而作此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思想。
“摩挲石柱藓痕斑”,起句写景,诗人登上摩挲阁,抚摸着石柱上的斑痕,心中涌起了无限感慨。诗人对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当他看到石柱上斑驳的苔痕时,不禁想到国家的命运也如这斑痕一样变化无常,无法预料。这种感受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同时,诗人也通过观察这些苔痕,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
“亡国如鸿去不还”,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他认为国家的灭亡就像大雁南飞一样不可避免,一旦发生就再也无法挽回了。诗人通过对亡国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不安。
“无复切云三百尺,祗传风铎在人间”,诗人用“无复”来表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已经过去,现在只剩下风铎还在人间继续回荡。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也使得读者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