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竟日把书看,荡桨扶筇十里间。
未办深藏豹林谷,不妨时到虎丘山。
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
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结构技巧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点明其主旨。
“游虎丘”是全诗的开头,诗人开篇就以“谁能竟日把书看”,写出了作者的闲适心情。接着写自己来到虎丘山,“荡桨扶筇十里间”,描绘出作者游历虎丘山时的情景。“未办深藏豹林谷”,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不妨时到虎丘山”,表达了自己游山玩水的心情。“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表达了自己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己年老时的悠闲生活的向往。“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
【答案】
游虎丘
谁能竟日把书看,荡桨扶筇十里间。
未办深藏豹林谷,不妨时到虎丘山。
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
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
译文:
谁能终日把书读,荡桨扶着竹杖在十里间徜徉。
没有打算隐居豹林谷,但可以时常到虎丘山上游玩。
秋天到来,满山遍野一片美景,我年老身闲心自逸。
忽然看见题名在尘土壁上,剩下的岁月哪里能经得起坚顽呢!
赏析:
《游虎丘》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所作。这首诗描写了虎丘风景之美,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首句“谁能终日把书看”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鄙弃;次句“荡桨扶筇十里间”勾勒出了虎丘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游历虎丘山时的情景;第三句“未办深藏豹林谷”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四句“不妨时到虎丘山”表达了作者游山玩水的心情;第五句“秋来千顷境绝丽”表达了自己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己年老时的悠闲生活的向往;第六句“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