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高柳岸,鹭飞远沙汀。
萧然感予怀,清静游神庭。
老树失故绿,残芳谢微馨。
胡为趣召节,日日晨昏星。
放缆西兴渡,落帆浙江亭。
恭惟陛下圣,万国瞻仪刑。
黼座悬日月,孤灯耿荧荧。
况复如许病,自知不能廷。
所以乞闲散,庶几守沈冥。
方虞秋霜严,翻得春露零。
再闻芸草香,一洗海物腥。
父老喜我来,无异化鹤丁。
儿童喜我来,小驷骑青青。
谅有隔生契,不然定谁令。
四海习凿齿,几年读书萤。
新诗中律吕,虽美无人听。
鸣声勿浪出,坐待轩皇伶。

【注释】

《还守台州次陆务观赠行韵》:在台州任上,陆务观来访,赋此诗以赠。

蝉噪:蝉鸣声。

萧然:寂寞清冷的样子。

予怀:我的情怀。

老树失故绿,残芳谢微馨:衰老的树木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凋零的芳香消失了它那微弱的气息。

胡为趣召节:为什么你被皇帝召去任职?

日日晨昏星: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星光。

放缆西兴渡:解开缆绳,让船驶出西兴渡口。

浙江亭: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又名孤山、南屏山,五代吴越国钱武肃王(907-960)建。后因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而改名。

恭惟:敬辞,对人谦称自己。

圣:指皇帝。

黼座:帝王座位上绣着斧形花纹的坐垫。

荧荧:形容灯光闪烁。

况复如许病:何况又有那么多疾病。

所以乞闲散:因此我请求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庶几:也许,或许。

方虞:正在考虑,打算。

秋霜严:秋季的霜雪很浓重,形容天气寒冷。

翻得春露零:反而迎来了春天的露水。

芸草香:芸草散发的香气。芸草即香草,一种可以熏衣的草本植物。

父老喜我来,无异化鹤丁:乡里的父老们看到我回来很高兴,他们好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

儿童喜我来,小驷骑青青:村里的孩子们见到我回来高兴极了,他们骑着马来迎接我。

谅有隔生契:相信我们之间有一种超越生死的关系。

不然定谁令: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一定是命中注定。

四海习凿齿:天下的人都知道习凿齿这个人。

几年读书萤:几年的时间里,我只读过萤虫的光。

新诗中律吕,虽美无人听:即使写出了像诗里那样美妙的文章,也不会有人欣赏。

鸣声勿浪出,坐待轩皇伶:不要乱叫,等待皇上派人来演奏吧!

【赏析】

《还守台州次陆务观赠行韵》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在知湖州时作的一首和韵词,是酬应好友陆务观来访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自己的仕途感慨之情。此篇是和韵词的下阕,全用七言四句一韵,共八句,前四句写友人来访的情景及自己的心情,后四句写自己辞官归田的愿望。

全词先由陆务观来访,然后抒发了自己的心情,最后表达辞官归田的愿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上片开篇两句:“蝉噪高柳岸,鹭飞远沙汀”,描写了夏日傍晚时分,诗人站在江边观赏美景的景色。蝉儿在高大的柳树上鸣唱,远处沙滩上有白鹭在飞翔。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夏日傍晚的宁静美好。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而是转而抒发了自己的心情。“萧然感予怀,清静游神庭”,诗人感到十分寂寞、孤独,他的内心也变得清净、宁静,仿佛进入了神仙的殿堂一般。

接下来两句:“老树失故绿,残芳谢微馨”,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昔日的老树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凋零的芳华也悄然离去。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老树和残花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之情。“胡为趣召节,日日晨昏星”,诗人感叹为什么自己会被皇帝召去做官,每天都要面对清晨和黄昏的星星。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无奈之情。

接着两句:“放缆西兴渡,落帆浙江亭”,诗人解下缆绳,让船驶离西兴渡口,扬起帆离开了浙江亭。这是一幅告别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离别家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恭惟陛下圣,万国瞻仪刑”,诗人向皇帝表达了敬意和赞美之情。他认为皇帝具有圣明的才能和德行,能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这里的“仪刑”指的是榜样和规范,诗人通过赞美皇帝的圣明和德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下来的两句:“黼座悬日月,孤灯耿荧荧”,描绘了皇帝坐在宝座上,头顶悬挂着日月星辰的场景。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皇帝的威仪和神圣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和生动。而“孤灯耿荧荧”则形容了皇帝夜晚独自照明的场景,显得孤独而威严。

再后面两句:“况复如许病,自知不能廷”,诗人感叹自己又有这么多的疾病需要治疗,自己恐怕无法胜任朝廷的工作了。这里的“廷”指朝廷,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担忧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压力和挑战的认识和感受。

下片开头两句:“所以乞闲散,庶几守沈冥”,诗人表示之所以请求辞去官职,是为了能够远离喧嚣的生活,过一种隐居的生活。这里的“沈冥”指的是隐居深山或者隐居山林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两句:“方虞秋霜严,翻得春露零”,诗人感叹秋天的霜雪已经来临,却迎来了春天的露水。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秋天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进行了对比。这样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再后面两句:“再闻芸草香,一洗海物腥”,诗人再次闻到了芸草的清香,这清新的味道让他感到心旷神怡,同时也洗净了他心中的烦恼和忧虑。这里的“海物腥”指的是海鱼等海鲜食品,它们曾经让诗人感到厌烦和不适。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新鲜事物的欣赏和喜悦之情。

结尾四句:“父老喜我来,无异化鹤丁”,诗人回到家乡后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就像见到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接待他。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乡亲们的热情比喻为鹤的归来。这样的描述既表达了乡亲们的喜悦之情,也彰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最后几句:“儿童喜我来,小驷骑青青”,诗人回到家乡后见到了孩子们,他们骑着马来欢迎他。这里的“小驷”指的是小马驹,象征着孩子们的纯真和活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孩子们的喜爱和关怀之情。

最后两句:“谅有隔生契,不然定谁令”,诗人表示相信我们之间有一种超越生死的关系,否则一定是命运的安排。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对友人来访、离别、辞官归田等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友情、家庭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