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
潭龙不能神,土偶安足恃。
应真住兰若,云雨可立致。
胡不迎之来,明明有前事。

【解析】

“咏旱三首”是《全唐诗》的编者为作者所作的诗作小传,介绍了诗人生平及创作。

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邦国百姓信奉教条,很久都吃不到鲜美的肉类了。

潭龙不能神:潭中的龙都不能显灵了。

土偶安足恃:泥塑的木制偶像怎么能够依靠得住呢?

应真住兰若:佛教中的应真,住在佛寺。

云雨可立致:云雨之施可以立即达到目的。

胡不迎之来,明明有前事:为什么不把应真迎请过来,难道以前没有这样的事情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叹潭龙与土偶的遭遇,讽刺那些空谈教条、迷信偶像的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首联以反诘的语气写“久不知肉味”,既表明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厌倦,又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感受;颔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潭龙”和“土偶”分别比喻为“潭龙”和“土偶”,既写出了“潭龙”和“土偶”各自的命运,又暗示了“潭龙”和“土偶”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颈联用设问的方式,将“云雨之施”比作一种手段,而“迎之来”则是目的所在,这既揭示了“云雨之施”的本质,又暗示了其不可依赖的性质;末联则以反诘的语气,将“迎之来”与“前事”联系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又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答案】

译文:

邦国百姓信奉教条,很久都吃不到鲜美的肉类了。

潭龙不能显灵了。

泥塑的木制偶像怎么能够依靠得住呢?

佛教中的应真住在佛寺,云雨之施可以立即达到目的。

为什么不把应真迎请过来,难道以前没有这样的事情吗?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首联以反诘的语气写“久不知肉味”,既表明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厌倦,又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感受;颔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潭龙”和“土偶”分别比喻为“潭龙”和“土偶”,既写出了“潭龙”和“土偶”各自的命运,又暗示了“潭龙”和“土偶”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颈联用设问的方式,将“云雨之施”比作一种手段,而“迎之来”则是目的所在,这既揭示了“云雨之施”的本质,又暗示了其不可依赖的性质;末联则以反诘的语气,将“迎之来”与“前事”联系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又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