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
潭龙不能神,土偶安足恃。
应真住兰若,云雨可立致。
胡不迎之来,明明有前事。
【解析】
“咏旱三首”是《全唐诗》的编者为作者所作的诗作小传,介绍了诗人生平及创作。
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邦国百姓信奉教条,很久都吃不到鲜美的肉类了。
潭龙不能神:潭中的龙都不能显灵了。
土偶安足恃:泥塑的木制偶像怎么能够依靠得住呢?
应真住兰若:佛教中的应真,住在佛寺。
云雨可立致:云雨之施可以立即达到目的。
胡不迎之来,明明有前事:为什么不把应真迎请过来,难道以前没有这样的事情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叹潭龙与土偶的遭遇,讽刺那些空谈教条、迷信偶像的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首联以反诘的语气写“久不知肉味”,既表明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厌倦,又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感受;颔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潭龙”和“土偶”分别比喻为“潭龙”和“土偶”,既写出了“潭龙”和“土偶”各自的命运,又暗示了“潭龙”和“土偶”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颈联用设问的方式,将“云雨之施”比作一种手段,而“迎之来”则是目的所在,这既揭示了“云雨之施”的本质,又暗示了其不可依赖的性质;末联则以反诘的语气,将“迎之来”与“前事”联系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又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答案】
译文:
邦国百姓信奉教条,很久都吃不到鲜美的肉类了。
潭龙不能显灵了。
泥塑的木制偶像怎么能够依靠得住呢?
佛教中的应真住在佛寺,云雨之施可以立即达到目的。
为什么不把应真迎请过来,难道以前没有这样的事情吗?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首联以反诘的语气写“久不知肉味”,既表明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厌倦,又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感受;颔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潭龙”和“土偶”分别比喻为“潭龙”和“土偶”,既写出了“潭龙”和“土偶”各自的命运,又暗示了“潭龙”和“土偶”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颈联用设问的方式,将“云雨之施”比作一种手段,而“迎之来”则是目的所在,这既揭示了“云雨之施”的本质,又暗示了其不可依赖的性质;末联则以反诘的语气,将“迎之来”与“前事”联系起来,既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又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