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餐到野荠,曳杖闲挑根。
幽人此味熟,俗子谁知津。
微物经品题,便作席上珍。

【注释】

①荠:野菜。②曳杖:拄着拐杖。③幽人:隐士,这里指自己。④津:滋味、味道。⑤微物:微不足道的东西。⑥席上珍:指席间的美味佳肴。⑦品题:评点、品藻。⑧熟:懂得。⑨谁:何人或什么人。⑩便作:就当作。

【赏析】

《野荠》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绝。此诗写野荠,从采摘、挑选到烹食,细致地描绘了作者亲手采撷野荠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野荠的喜爱之情。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野荠这一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受和认识,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首句“盘餐到野荠”,开门见山,点明野荠为盘中之物;第二句“曳杖闲挑根”,描写了采荠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第三句“幽人此味熟”,表明作者对采荠人的赞赏,也表现了自己不随俗浮沉的清高品格;第四句“俗子谁知津”,反用典故(语出《列子·说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意谓只有像作者这样淡薄名利的人才能领略野荠之味,而世俗之人又怎能理解其中的味道呢?第五句“微物经品题,便作席上珍”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野荠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整首诗通过描写野荠这一平凡事物,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