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祠精舍里,所至以柴燔。
未沐佛青眼,何图神素餐。
雨师佯弄霁,农叟暗含冤。
老令深相误,从知罪莫原。

义宁祷霁未应

丛祠精舍里,所至以柴燔。

未沐佛青眼,何图神素餐。

雨师佯弄霁,农叟暗含冤。

老令深相误,从知罪莫原。

注释:

  • 义宁祷霁未应:在义宁这个地方祈祷下雨却没有得到回应。
  • 丛祠精舍里:在密集的祠庙和精舍里。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与佛教或祭祀有关的场所。
  • 所至以柴燔:走到哪里都会用柴火焚烧。这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烧香拜佛。
  • 未沐佛青眼:没有受到佛祖(即神灵)的青睐。
  • 何图神素餐:没想到会得到神灵的施舍(即供奉)。
  • 雨师佯弄霁:雨神假装让天空放晴。
  • 农叟暗含冤:农妇在默默忍受苦难却无法表达出来。
  • 老令深相误:年长的神灵深深误解。
  • 从知罪莫原:知道这是自己的错而无法挽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某处祈祷未果的情景。首句“义宁祷霁未应”直接点明了地点和祈祷的目的——向神灵祈求下雨。然而,尽管诗人虔诚地祈祷,神灵仍未给予响应,这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贯穿全诗。第二句“丛祠精舍里,所至以柴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活动方式。第三句“未沐佛青眼,何图神素餐”表达了诗人对于得不到神灵青睐的不满和困惑。第四句“雨师佯弄霁,农叟暗含冤”则揭示了农民们默默承受苦难却无人理解的现状。最后一句“老令深相误,从知罪莫原”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忏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无法挽回。整首诗通过描绘祈祷未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