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身龙伯国,着脚鬼门关。
每每经从处,皇皇崄阻闲。
不支生所忽,有立出于艰。
顺境成人少,天初不是悭。
【注释】
渡海后自北流县过鬼门关:从海上归来,经北流县时过了鬼门关。
抽身龙伯国,着脚鬼门关:摆脱了龙伯国的束缚,来到鬼门关脚下。
每每经从处,皇皇崄阻闲:每到一处,都是艰险的所在。
不支生所忽,有立出于艰:无法忍受艰难困苦,只得暂时离开。
顺境成人少,天初不是悭:在顺境中成长的人少,天帝并非吝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出使岭南时所作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对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作了生动的描述:
首联“渡海后自北流县过鬼门关”,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自北流县过鬼门关”表明了此行是从海上来的,而“过鬼门关”则暗示了此行是为了赴任。这里用“鬼门关”代指南海,暗指此行的艰难险阻。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之笔,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颔联“抽身龙伯国,着脚鬼门关”,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岭南的经历。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抽身”和“着脚”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在岭南的生活状态:一方面需要摆脱龙伯国的束缚,另一方面又要面对鬼门关的险阻。这两个动作都暗含着一种无奈和辛酸。
颈联“每每经从处,皇皇崄阻闲”,则是对岭南地区具体环境的描绘。诗人通过“每每经从处”和“皇皇崄阻闲”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在岭南地区的生活状况:经常处于艰难险阻之中,但却又不得不如此。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又展现了岭南地区的艰苦条件。
尾联“不支生所忽,有立出于艰”,则是对自身困境的一种抒发。诗人在这里通过“不支生所忽”和“有立出于艰”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在岭南地区的生活状态:由于各种原因,自己被迫离开了这个艰苦的环境,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艰难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示了岭南地区的艰辛环境和诗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