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武仙县,因依识尉仙。
貌相交以礼,心自许其贤。
学问追前辈,功名付晚年。
汉庭偏用老,归路在凌烟。
【注解】
1.嘉泰:宋理宗的年号。
2.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六月。
3.中浣:指初夏,农历四月。
4.从:跟随。
5.武仙:指武夷山。
6.尉仙:指仙游县令。
7.摄:代理,暂代,暂时主持。
8.载:携带。
9.酒:这里指送行的礼物。
10.劳苦:劳顿辛苦。
11.敬赋:恭敬地写诗。
12.小诗呈似:请将这首诗转交他看。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嘉泰改元季夏中浣(五月)时,因武夷山(今福建武夷山)知县、兼领仙游县事(代理仙游县令),而作的小诗呈给仙游县令袁君的。
首联“道出武夷山,因依识尉仙”,说明作者此行的目的地是武夷山,并由此出发,前往仙游县任上。“道”字暗含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即向仙游县令辞行,并请他为自己饯行。
颔联“貌相交以礼,心自许其贤”,表明作者与仙游令的交往是以礼貌和礼节为前提的,但同时,他也在内心深处对这位县令抱有好感,并认为仙游令是一个贤能之士。这里的“交”、“许”,都是动词,都含有一种主动的意思,表现出作者的积极态度。
颈联“学问追前辈,功名付晚年”,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于功名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可以追及前辈,但他并不看重这些,因为他认为功名应该留给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去追求。这里的“追前辈”和“付晚年”都暗含了一种对过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尾联“汉庭偏用老,归路在凌烟”,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看法和感慨。他认为汉朝朝廷喜欢任用老人,而归乡之路则在皇宫中的《凌烟阁》里,这说明作者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武夷山、仙游县以及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