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而下水多石,大庾以南山半茅。
相国犹馀心里印,祖师更剩杖头包。
依稀舜乐宜人听,零落韩文任客抄。
气候太偏风土恶,今诗聊解古人嘲。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情感和把握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抓住诗中重点词句,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水多石”“大庾山”等词,要理解其大意。最后根据注释作答并分析其情感。

【答案】

译文:曲江的水流多石头,大庾山的山顶半茅草。相国府的印痕还在我的心里,祖师庙的木杖还留有包头。隐约传来舜帝的音乐让人愉悦,零落的韩愈文章任人随意抄写。气候偏寒风土又恶,如今我写诗来解古人之嘲。注释:①解嘲:指诗人以自己的作品回答他人对自己的讥讽。②曲江:在今陕西省西安东南长安城附近。③大庾山:在今广东大余县北,为五岭之一,为南北交通孔道。④祖师:禅宗五祖之一的南岳怀让。⑤零落:散失、残破。⑥气候太偏:气候寒冷。⑦风土恶:风土恶劣。⑧聊:姑且的意思。⑨心印:佛家语,即心中所印的佛法。⑩祖师:指禅宗六祖惠能,他开创了禅宗南派。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作者任韶州刺史时。韶州地处岭南,气候潮湿,风土恶劣。诗人对此颇感不满,于是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联两句是说,岭南的曲江水流多石头,而大庾山的山顶上长满了茅草。诗人通过对比,突出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多山而缺水,气候潮湿。颔联两句则是说自己虽已年迈,但仍然保有一颗童心未泯的心迹,对禅宗祖师的敬慕之情犹存,祖师留下的木杖仍系着头带。颈联两句则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对音乐的喜爱却丝毫未减,而且喜欢听舜帝的音乐,欣赏韩愈的文章。尾联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生活在南方,但依然想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以此来回应那些讥讽自己之人的言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