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挥成五七言,敲门岂复作推门。
江河自有长流势,斧凿俱无未没痕。
雨带客愁横白帝,风吹闺怨入乌孙。
公于乐府有馀思,更为杨妃赋所冤。
诗句:信笔挥成五七言,敲门岂复作推门。
译文:我随意挥动笔墨写成的诗歌,却如同敲打着门一般,无法进入心扉。就像江河永远向前流淌,我的诗作也永远不会被埋没。
关键词解释:
- 信笔挥成:随意挥洒笔触,形成作品。
- 敲:比喻写作,而非真正的敲击。
- 推门:比喻直接表达,而非通过其他途径。
- 江河自有长流势:江河永不停歇地向前流动,比喻作品自然发展,不受外界影响。
- 斧凿俱无未没痕:用斧头和凿子都无法雕刻出痕迹,比喻作品的自然生成,无需刻意雕琢。
- 雨带客愁横白帝:形容雨水带来忧愁,如同悲伤的情绪横跨整个长江流域。
- 风吹闺怨入乌孙:风将闺中的怨气带入远方,象征诗歌情感的扩散和传播。
- 乐府有余思:指作者对乐府诗的创作有深厚的思考和情感积累。
- 杨妃赋所冤:杨妃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曾丰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来强调自己的创作并非仅仅是模仿他人,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写作自由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首句“信笔挥成”展现了诗人随意而为的创作态度;次句则通过“敲门岂复作推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写作时的内心状态,既有自信又有谦逊;第三句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文学作品的特性,江河永流象征着作品的内在动力和生命力,而斧凿则喻示了任何形式的人工雕琢都无法掩盖作品中的自然之美;第四、五两句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观点,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社会共鸣。最后,“公于乐府有余思”表明诗人对自己在音乐文学领域内的思考和创作有深厚的认识,而“更为杨妃赋所冤”则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自嘲或自谦,暗示自己虽然努力模仿他人,但并未达到极致,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传统诗词艺术的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其对诗歌艺术深沉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