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梗归从南海边,绝长补短恰三年。
声音幸未移蛮气,须鬓疑犹带瘴烟。
走俗抗尘吾老矣,吟风弄月子超然。
鹤袍可著终须脱,铁砚虽穿请更研。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答题,注意从手法与内容的角度分析。

本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的自叙诗,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联“断梗归从南海边,绝长补短恰三年。”“断梗”即折断的木梗,比喻仕途中被贬谪或遭挫折后的处境。“南海边”指广东,因广东在南方,故称南海。“绝长补短”即用最短之处补充最长之处,这里暗喻自己的才能被朝廷所用,也暗示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能发挥余热。“恰三年”即恰好三年,表明自己被贬的时间已过三年。

第二联“声音幸未移蛮气,须鬓疑犹带瘴烟。”“声音”指官腔或官场的声势。“蛮气”指岭南一带特有的地方方言。“瘴烟”指岭南地区湿热气候造成的瘴气,常用以形容人受潮湿气候的影响而显得衰老或生病。“声音幸未移”意谓自己的官腔或官场声势尚未完全改变。“须鬓疑犹带瘴烟”意谓年老之人的头发胡须好像还有被瘴疠之气染黑的。这句写自己虽受潮湿气候的影响而衰老,但官腔或官场声势却依然存在。

第三联“走俗抗尘吾老矣,吟风弄月子超然。”“走俗”指随着世俗,随波逐流。“抗尘”指不随俗,保持高洁的品格。“吟风弄月”意谓吟咏清风明月,指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超然”指超出尘世。“吾老矣”意谓自己已到了晚年。这两句写自己虽然已经年迈,但仍然保持着高雅的情趣,不愿随波逐流。

第四联“鹤袍可著终须脱,铁砚虽穿请更研。”这是全诗的最后两句,大意是:如果穿上了鹤袍就必须要脱去,即使铁砚穿破了也要继续研磨。这两句是说:既然已经穿上了鹤袍,就必须要解脱出来,即使铁砚穿破了也要继续使用。

【答案】

译文:

我的官运就像折断了的木梗,被贬到广东去了,正好又过了三年。我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官腔或者官场的声势。尽管我已经老了,头发胡须还像被瘴气染了一样,但是我仍想保持清雅脱俗的情趣。

赏析:

这是一首自嘲诗。作者以木梗为象征物,把自己比作被贬到南边的木梗,既表示对官场的不满,也表现了自己虽遭挫折但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