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开辟遗遐观,沙界之濒碧水环。
外国连天疑信里,前山点地有无间。
眼前群有自起灭,心与太空相往还。
至止归欤何所得,心犹有剩觉空悭。
注释:
题南海神祠前观澜亭:题,题写,指作诗。南海神祠,指广东的南海神庙。前,指庙前的楼阁。观澜亭,是观赏海浪的亭子。
巨灵开辟遗遐观,沙界之濒碧水环。
巨灵,神话中的巨人,这里指南海神。遗閒,即遗留下来的景物。沙界,即沙滩,海与陆地之间的界限。碧水环,即波光粼粼的水环绕着沙滩。
外国连天疑信里,前山点地有无间。
外国,指大海之外的地方。连天,形容无边无际,像天一样。疑信里,形容海水辽阔,好像在怀疑中看到了陆地。前山,指陆地上的山。点地,形容陆地上的景象。有无间,形容陆地和海洋之间,有山有水,景色各异。
眼前群有自起灭,心与太空相往还。
眼前,指眼前的大海。群有,指海水中的各种生物,如鱼、鸟等。自起灭,指这些生物随时间变化而消失或存在。心与太空相往还,指诗人的心境与大海的广阔相互交融。
至止归欤何所得,心犹有剩觉空悭。
至止,即到达目的地的意思。归欤,即回家的意思。剩觉,指剩下来的感觉和意识。空悭,指心灵空虚、寂寞。
赏析:
此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题南神祠观澜亭》一诗。这首诗以南海神祠前的观澜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观海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联“巨灵开辟遗遐观,沙界之濒碧水环。”诗人以巨灵比喻南海神,开篇即点出了观澜亭的位置和环境。这里的“遗遐观”指的是远离尘世的美景,而“沙界之濒”则描绘出大海与陆地之间的界限,以及海浪拍打沙滩的情景。碧水环绕着沙滩,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海上风光画卷。
颔联“外国连天疑信里,前山点地有无间。”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观察和想象。他仿佛看到了大海之外的陆地,那里有着丰富的生物和奇特的风景。然而,他又觉得那只是自己的想象,因为在大海中,他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仿佛在怀疑中看到了陆地。同时,他还将目光投向了陆地上的山峦,那些山峦如同点缀在大地上的明珠,与海面交相辉映。
颈联“眼前群有自起灭,心与太空相往还。”诗人将视线转向了眼前的大海及其生物,他们似乎在不断地变化着,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又陷入沉寂,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和世界的变幻。然而,诗人的心却与大海相通,他的心随着大海的节奏而起伏,仿佛在太空中自由翱翔,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宇宙的奥秘。
尾联“至止归欤何所得,心犹有剩觉空悭。”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去欣赏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同时他意识到,虽然人的心灵是空虚寂寞的,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世界,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就能够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