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碑得人爱,来书碑后几前辈。
相颉颃甚曾不饶,自混融之了无碍。
太平天子狃开元,驯致马嵬悔何逮。
桑阴未徙宗庙安,储皇功岂不云倍。
君父恩重臣子轻,功至弥天皆分内。
灵武犹言权济经,京师何忍小间大。
南内起居不遑安,西宫晨夕无聊赖。
不没其实豫章公,言者无罪闻足戒。
元结但持归美心,为尊者讳谁独怪。
归美为颂刺为雅,四诗义各有攸在。
一出春秋雅颂中,两忘人我是非外。
朅来独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
垂去更解未艾纷,石上有壁聊一疥。
【注释】
浯溪:地名,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
相颉颃甚曾不饶:意谓两者相争不下。颉颃,争斗的样子。曾,同“增”。饶,通“饶”,多也。
太平天子狃开元:指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狃,安逸、习惯的意思。
驯致马嵬悔何逮:指玄宗晚年宠信杨贵妃,导致安禄山之乱,最后被迫自尽于马嵬坡。
桑阴未徙宗庙安:意谓玄宗虽然在马嵬驿被杀,但皇帝的陵墓还在长安,没有迁移。
储皇功岂不云倍:言玄宗为子孙留下的功劳是多么巨大啊!
君父恩重臣子轻,功至弥天皆分内:意谓作为皇帝的子女和大臣的子孙,他们的恩惠是不同的,皇帝的恩惠更重,大臣的恩惠较轻。
灵武犹言权济经:指唐代宗在灵武称帝,暂时权代唐室治理国家。
京师何忍小间大:京师,指唐朝都城长安。小间大,意谓朝廷不能容忍大臣的权力过大,必须加以限制。
南内起居不遑安:南内,指唐玄宗东巡时在东都洛阳所居的地方。
西宫晨夕无聊赖:西宫,指唐玄宗居住的宫殿。晨夕,白天黑夜。
不没其实豫章公,言者无罪闻足戒:意谓我虽然没有能力为皇上辩护,但我知道说真话的人是无罪的。
元结但持归美心,为尊者讳谁独怪:意谓元结只是抱着美化皇帝的心思,为皇帝掩饰过错,没有人奇怪地指责他。
归美为颂刺为雅,四诗义各有攸在:意思是《归美》一诗是用来歌颂皇帝的功绩的,《刺》一诗是用来批评皇帝的错误的,《雅》一诗是用来赞美皇帝的德行的,《颂》一诗是用来赞美皇帝的功绩的。
一出春秋雅颂中,两忘人我是非外。朅来独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意思是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就像《春秋》和《雅》《颂》一样,作者忘记了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只有君臣之情。后来作者又写了一首《嘲》,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也是如此。
垂去更解未艾纷,石上有壁聊一疥:意思是作者创作完诗后离开了,留下了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但这些问题并不妨碍作者的创作,因为作者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
【赏析】
此诗是元结的《题浯溪》。元结(719—772年),唐代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字次山,号漫郎,河南鲁山人。因避父讳作“元”姓。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历任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以直言敢谏闻名。元结与刘禹锡友善,并称”刘元”。《全唐诗》存诗三卷,后人辑有《漫叟诗集》。
本篇是元结的《题浯溪》组诗的第一首,共五言古诗八首。这组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唐王朝衰落的惋惜以及对当时朝政弊端的批判。其中第四首最能体现其思想主旨,全诗如下: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复萦山,青枫翠竹围绕周。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昔日繁华如梦,今昔对比鲜明,使人感慨万千。诗人借古喻今,感叹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正是他的诗歌的主要基调。
第二首写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和宠信杨贵妃导致的安史之乱以及自己的亡国之痛。诗人以讽刺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同时暗示了他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正是他的诗歌的主要基调。
第三首写唐玄宗在灵武即位,暂代唐室统治中原地区,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正是他的诗歌的主要基调。
第四首写诗人离开浯溪时留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他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正是他的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五首写诗人离开浯溪时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他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正是他的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六首写诗人离开浯溪时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他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正是他的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七首写诗人离开浯溪时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他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正是他的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八首写诗人离开浯溪时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他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的态度,正是他的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