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爻辞易之注,孔子读之悟其故。
彖辞象辞易之疏,孔子作之志其悟。
悬知孔子大悟时,太虚中不挂一丝。
与易为一自不知,奚以卦辞爻辞为。
渠无孔子大机械,所恃嗫嚅三尺喙。
象彖爻辞从领会,其如犹有卦辞在。
诚使时习能绝编,安知日新不忘筌。
着脚还超九师先,回头更勘三画前。

诗句

卦辞爻辞易之注,孔子读之悟其故。

彖辞象辞易之疏,孔子作之志其悟。

悬知孔子大悟时,太虚中不挂一丝。

与易为一自不知,奚以卦辞爻辞为。

渠无孔子大机械,所恃嗫嚅三尺喙。

象彖爻辞从领会,其如犹有卦辞在。

诚使时习能绝编,安知日新不忘筌。

着脚还超九师先,回头更勘三画前。

译文

卦辞和爻辞是解释《周易》的基础,孔子通过学习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

彖辞、象辞和爻辞是对《周易》的进一步阐述,孔子创作它们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其中的奥秘。

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在领悟了《周易》之后,他的心中没有一丝杂念。

与《周易》融为一体,他自己也从未意识到,为什么还要借助于卦辞爻辞这些符号。

因为缺乏孔子这样的高深智慧和精妙方法,他只能依靠自己狭隘的思考方式。

对于象、彖、爻辞的理解,孔子认为只要领会了其中的意思,仍然会有卦辞的存在。

如果能够不断地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那么对《周易》的理解就不会忘记它的本源。

站在高处回顾历史,发现古人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代人。

回头看看古代人的画法,发现他们的画法比现代的要高明得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周易》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认为,卦辞、爻辞是解释《周易》的基础,而彖辞、象辞和爻辞则是对《周易》的进一步阐述。

“悬知孔子大悟时,太虚中不挂一丝。”这句诗描绘了孔子在领悟《周易》之后的状态,他的内心达到了空灵的境界,没有任何杂念。

“与其说我们掌握了《周易》,不如说它已经融入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周易》的敬畏和尊重。

“诚使时习能绝编,安知日新不忘筌。”这句话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因为《周易》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着脚还超九师先,回头更勘三画前。”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古代艺术家的赞美之情,他们的作品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